造品牌,各家加工厂各自为政,造成恶性竞争、价格低廉,在市场中打不出属于罗村人自己的品牌,全村这么多加工厂生产出来的米粉竟还是冠以南江市一个米粉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品牌进行销售。这怎么成呢?
于是,李福权深入到罗村的人民群众中去;认真调研,走东家串西家,找人合计,组织罗村生产米粉的厂家到外地考察取经,终于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罗村米粉加工业的不足是仍然处于粗放管理的阶段,工人文化科技综合素质不高,罗村米粉虽然量大,没有形成品牌、没有商标、没有自己的独立市场,缺乏凝聚力、市场竞争力。罗村米粉要走出困境,必须成立一个公司,以科技+公司+农户+总经销商的模式运转,建立属于罗村人所有的品牌,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力度,加大营销的力度,狠抓生产质量管理,增强现代意识,加强设计包装意识,形成罗村米粉质量压倒一切的局面,把“罗村米粉”打造成中国驰名品牌。只有这样,“罗村米粉”才能走出困境,进入市场,领导市场。
于是,李福权说服罗大年,由罗大年牵头成立了江洲市罗村米粉发展有限公司,把罗村300多个米粉加工厂的生产管理统一在公司旗下,对“罗村米粉”的生产加工进行统一配方,统一管理,统一注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价格,以“罗村米粉”为注册品牌,进入南江粮油批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经过两年的奋斗,罗村人终于在市场上成功地打造好了“罗村米粉”这个中国驰名品牌。
“罗村米粉”,成为了南江粮油批发市场的主打批发产品,“罗村米粉”,通过南江市场流向南江各市县乡镇的所有市场。
“罗村米粉”,在南江地区甚至更远的地区都已享负盛名。
罗村人也因此富裕起来了。
2003年,李福权根据大新镇的实际,再次调整方略,提出了以“一村一品”为格局,全面推进大新镇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提出在大新镇建立“罗村米粉”一条街,擂响大新镇以“罗村米粉”为主打品牌,全面向国内市场进军的战鼓。
于是,大新镇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加入“罗村米粉”生产加工行列,迅速地在江洲市进入南江市的公路两边建设了一条举世闻名的30米大道的十里“罗村米粉”生产加工一条街。
后来,省城来了记者,以“一粒米做出大文章”为题,对“罗村米粉”十里长街的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系列报道。
“罗村米粉”因此而更加扬名四方。在全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罗村米粉”生产加工业的崛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