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总,我明白了。”
“嗯,好好干,我还是那句话,只要做出了贡献,集团不会亏待大家,我们每个人清清白白正大光明地拿属于自己的那份奖励不好吗?切勿为了一时的私利毁了前程,希望大家认真记住这点。”余思雅再次提醒了一番。
谈了半天,将开工厂的方方面面都商讨过后,当天晚上,王厂长三人便带着清河鸭的期许,踏上了前往宜市的火车。
——
接下来一段时间,还算风平浪静。
但在这平静的水波下面荡漾着诸多的波澜。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年的九月,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在沪成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国企迈入改革的步伐。外资也陆续进入国内,寻找发展的商机。
这些变化还没影响到余思雅。
对余思雅影响最深远的是个体户的大力发展。
到了十月,清河鸭服装登记在册进货的个体户超过了五百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十数人的规模不断地增加。这些人的倾力销售,将清河鸭服装带到了省城的每一个角落,也辐射到了附近的县市甚至是农村地区。
进货量,十月上半个月就超过了七万件,速度之惊人,让人目瞪口呆。清河鸭服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丁舜看准了商机,果断出击,加大了低端产品的生产,比如袜子、秋衣、秋裤、背心等等。
除了厂子里,遍地的小摊小贩对沈建东的瓜子生意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秋冬季节本来就是瓜子的销售旺季。沈建东连续添了两台瓜子生产的机器,仍旧有些捉襟见肘,每天都忙到天黑才回家,甚至都不回家吃饭,加班加点炒瓜子。
他的香香瓜子以口味众多,便宜好吃,分量足等等畅销市场,不光占据了省城瓜子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也卖到了临近的县市。
发展之迅速,让余思雅都吃了一惊。
因为规模的不断扩大,余思雅给沈建东租的那块厂房明显不够用了。
于是沈建东想到了搬家换地方这个主意,但在做之前,他还不忘征求余思雅的意见:“嫂子,咱们现在总共有四台机器,出租屋不够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