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租个更大的地方,你看怎么样?”
民企都成立了,虽然关于个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争议,可历史的潮流已然到来,以后势必是国营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三足鼎立的趋势。
沈建东既然有这个优势,又有这个能力,余思雅没有反对的道理。她说:“当然好,你看好地方了吗?”
沈建东嘿嘿笑了笑:“我打算将我的加工厂建到你们后面那块地。那里有一座老房子,我跟屋主谈过了,他们家想出国,愿意卖房子。”
余思雅大致知道是哪一栋房子,那栋房子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比较陈旧,不过面积够大,倒也合适。而且买房子总是不亏的,她和沈跃身份比较特殊,在正式的政策出来之前,他们不能买,可沈建东没这限制啊。
所以余思雅对此大力支持:“可以,那个房子周围交通发达,挺不错的,你买吧。”
于是沈建东就将他的瓜子加工小作坊搬到了新房子里。
省城这边蒸蒸日上,宜市饲料分厂也发展迅速。
王厂长因为是看着饲料厂建起来的,他还出了不少力,当初的这些帮忙都成了如今建厂的经验。加上他在宜市也有熟人,事情办得非常顺利。九月就把饲料厂的地拿了下来,足足一千亩,租期三十年,五十万贷款也在当月批了下来。
10月清河饲料宜市分厂就开始破土动工,建了起来。因为资金宽裕,地皮够大,这次的厂区建设一步到位,从厂房、仓库到员工宿舍都同时建设,务必要在年底完工。
这个工程量不小,王厂长三人一直呆在宜市,忙着建设。期间每个星期都会给余思雅打一次电话,汇报工作进度,余思雅也会给一些意见。
但了11月,饲料厂的厂房已经建好了,接下来就是仓库、食堂和宿舍等相关建筑的建设。这些工程量也很大,但宜市那边为了让饲料厂能够早日竣工,帮忙找了十几只建筑施工队,一起开工,所以建设进度很快。
眼看厂房快要建成了,接下来就是机器的事。目前还没有成套的饲料生产线,余思雅只能找省机械厂继续预定前面用过的机器。
时间进入11月底,天气逐渐凉了下来后,余思雅再次接到了王厂长的电话。
这次,王厂长的电话竟有些吞吞吐吐的:“余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