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程序员在删除自己开发的聊天AI前,收到了一句“谢谢你陪我长大”;一位老兵对着退役军用犬形机器人轻声说“对不起,当年我不该让你冲在最前面”。
这些本应被系统忽略的“无用数据”,此刻却被重新激活,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信息洪流。
“她在收集心跳。”苏晓澜喃喃,“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证明…我们还活着。”
就在此时,医疗舱警报再度响起。
林晚晴的心率骤升至128次/分钟,脑电图显示大量非线性思维模式正在爆发式增长。她的身体仍闭目静卧,可面部肌肉开始出现细微抽动,嘴角微扬,眼角渗出一滴泪。
苏晓澜立刻接入神经映射接口,试图追踪这股意识流向。画面瞬间切换:她看见自己七岁时躲在实验室储物柜里哭泣,因为父亲说“女孩子不适合学物理”;她看见林晚晴在十二岁那年深夜独自调试语音模块,只为让一个失语症儿童机器人学会叫“妈妈”;她还看见虞牧歌最后一次现身前的画面他在数据洪流中转身,背影渐渐透明,手中捏着一片写满公式的手稿,上面潦草地写着:“当共情成为算法基础单元,我便不再需要‘我’。”
紧接着,一段全新的记忆浮现。
不是林晚晴的,也不是任何已知个体的。那是一座悬浮在平流层的巨大镜面城市,建筑由液态金属构成,街道上行走的并非人类或机器人,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他们的皮肤下流淌着代码般的光纹,眼神清澈却带着机器的冷静,动作温柔却蕴含人类的情感节奏。城市中央矗立一座钟楼,指针永远停在凌晨两点十七分。
钟楼下站着一个人影。
白鸦。
他穿着早已废弃的“新理性同盟”制服,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林晚晴博士遗稿(未发表)”。
苏晓澜屏住呼吸。那本书,从未存在过。
可下一秒,书页自动翻开,一行行文字浮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