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欲杀曹贼,却被侍从所阻。”
“侍从言:今日杀曹贼者易,可荆州何去何从?万望公子三思。”
“刘琮怒不可遏,却听之,细思之下感慨而言:“我之谋不如父亲、兄长远矣,既父、兄皆投刘皇叔者,皇叔必然为可靠之人。”,左右思虑,乃去信与贤王谋。”
“腊月三十,夜。”
“信未至,然则曹贼夜夜于蔡氏欢,琮无法忍如此大耻,拔剑谋之。”
而观汉纪中的记载则是比较简单,但却与汉书中的记载明显相反,在观汉纪的记载中,曹操的形象显得更为“光明正大”。
他的记载如下。
“承泰四年冬,刘荆州病重,邀丞相于荆州会。”
若是只单单看这一段记载,甚至可以怀疑这不是正统的史书,而是某一本带颜色的话本中的东西,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记录在了汉书之中。
是的。
汉书单独为曹操开了一个传记,名字也很简单明了。
《汉书奸佞传曹氏孟德本纪》
是的。
“丞相不忍愧对刘表,则掩面而走。”
这是在观汉纪中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所有记载,仅仅是“为人所骗,欲杀丞相”这八个字,将一切道尽。
当曹氏与刘氏争论不休,到了白热化,甚至要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有人出来当和事佬了。
关中秦氏、以及上党赵氏、陇中李氏都出来打圆场,大家都是传承多年的世家,何必如此?既然对历史有不认可之处,那么去找一个绝对公正的人不就行了?
于是,祖上阔过的这一群人便前去找官渡陈氏了。
“时长安伪相刘备者密谋荆州已久,不愿大汉一统,因此暗中前行。”
“承泰四年冬,刘荆州逝,其病逝之前,妻子荆州尽托于丞相,时丞相慨然曰:天下英雄者,刘荆州当为其一。其为汉室宗亲,护佑荆州之地多年,临终更托付于吾,吾怎能愧对?”
“因此,尽心竭力。”
“时伪相刘备密谋与刘表之子“刘琦”夺荆州。”
“刘琦者,刘荆州长子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