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详细介绍金州武备学堂目前的情况。
毕竟李骁出征三年,学堂的情况变化还是挺大的。
就比如,第三期学生的情况就是李骁不了解的。
因为这批学生是在李骁出征后不久招收的。
“启禀大王,如今学堂按照年龄分为三期学生:十四到十六岁为第一期,十到十三岁为第二期,七到九岁为第三期。”
“其中第一期现有三百四十六人,第二期有五百六十八人,第三期有八百三十二人。”
年龄越大的学生数量之所以越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便是严格的淘汰制。
金州武备学堂每年都会进行考核,连续两次考核不过便会留级,若还是考核不过便会清退。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学生数量自然更少。
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来源限制。
很多家长舍不得送孩子来,因为男孩是家里的主要劳力,留在家里能放羊、干农活,长大也能参军谋生。
所以第一期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战争孤儿。
但随着北疆生活条件改善,越来越多有见识的百姓意识到学堂的好处,不仅能学本事,还能让孩子有个好前程。
即便家里少了个劳力,也少了一张吃饭的嘴,而且学生在学堂里也会放羊、干活赚伙食费,并不算白吃白住。
所以,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将孩子送进学堂,学生的数量自然一期比一期多。
但还是那句话,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真英雄。
秦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第一是为了提升整体的素质,但更重要的还是挑选并培养精英人才。
将整个秦国的精英纳入管理之下,为我所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