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更核心的因素。
家中拥有了大量简牍,实现了知识垄断的世家大族,并不愿意物美价廉的知识承载工具现世。
唯有垄断文字与知识的流通,才能维持世家大族在文化界的地位跟话语权,又惟有如此,才能维持他们在政界的地位。
一言以蔽之。
唯有与垄断了知识的世家门阀们处于对抗态势的那一方,才有推行廉价纸张、传播知识的动力。
也即皇权、寒门与豪强。
寒门、豪强或许有造纸技艺,也有靠之赚钱,传播知识的想法,但没有与世家门阀掰手腕的能力,一个不慎,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皇权或许能与门阀掰手腕,却又不掌握造纸的技艺。
又或者,掌握皇权的人根本就没想过,有一天造纸的成本竟会比简牍还低,低到就连小豪强小地主家中也能藏书数十上百卷。
于是,也就只能无奈地与垄断知识的世家门阀共治天下。
因为没有这些文化人,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基层,皇权的触手根本伸不到基层去。
但不论是刘汉、曹魏还是司马晋,但凡掌握皇权的统治者脑袋清醒,就一定会想办法向基数更大的下层寒门、豪强传播知识,以切断世家门阀的命脉,瓦解世家门阀的根基。
灵帝创立的鸿都门学,还有卢植蔡邕等人刻录的可供天下人传抄的熹平石经,就是被人诟病的灵帝对抗门阀知识垄断的例子其二了。
鸿都门生不是太学生,也不从大儒们学习四书五经,却被灵帝征辟进入侍中寺,参与中枢决策,出任地方行政要职,最终遭遇士人激烈抵制而宣告失败。
熹平石经,则以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开经文范本,轰动天下,石经刻成后,立于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街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