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赵孝骞对蔡京的印象没有改变。
当年认识蔡京时,赵孝骞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主义者。
也就是说,蔡京这种人是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的,他不像王安石,苏辙,不管他们坚持的新政或旧法是对是错,但是他们至少坚持了,而且一直在坚持。
他甚至都不像章惇,章惇虽然性格耿直,心胸不大,可章惇也在坚持继承王安石的遗志,尽力地推行,信念一直不曾改变。
蔡京不一样。
他只在乎权力,为了得到权力,他可以是新党,也可以是旧党,他可以摆出任何姿态来迎合权力的需要。
别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蔡京也差不多。
只要榜一大哥给他刷嘉年华,他可以给大哥来一段风骚的擦玻璃,大摆锤。
赵孝骞能一眼看清蔡京的本质,当然不是因为赵孝骞有多敏锐的目光,而是他前世在史书上看到过,所以知道蔡京是个什么德行。
前世的他,在史书上读到蔡京的生平时,不过是以一个后人旁观者的角度,史书上说他是奸臣,那么他就是奸臣,无所谓,他是忠是奸,跟自己一个月三四千工资的牛马有何关系?
不过这一世,当赵孝骞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向下俯视蔡京时,他有了跟史书上不一样的见解。
大宋朝堂,其实不存在所谓的“忠奸”。
或者说,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时代的政治需要不同,忠臣和奸臣待的位置也不同。
朝堂是不可能没有奸臣的,正如太极分阴阳一样,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谁敢想象满朝文武全都是正义忠直臣子的画面?
满朝全是奸臣,王朝必然已到了亡国的边缘,同样的,满朝全是忠臣也会很快亡国。
忠臣没有了奸佞的制衡,所谓的“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