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31">不知不觉间,小半个时辰已悄然溜走。
而遣去枢密院探听的亲兵虞候徐胜,却仍未回转复命。
“徐大还没回来?”李奕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响起,清晰地传到侍立在廊柱后的几名亲兵耳中。
“再去一个人,到枢密院看看。”
“是!”一名亲兵低声应诺,身形如狸猫般迅捷地消失在长廊拐角。
好在这次并未等待太久。
不多时,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方才离去的亲兵已疾步返回,在台阶下停住,恭敬的抱拳行礼。
“禀节帅!那李处耘已经抵达枢密院衙署,眼下正在司兵房办理军籍造册与堪合公文。”
亲兵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徐虞候在那里等着,待一应手续办理妥当,便交予咱们殿前司安置。”
“嗯。”李奕微微颔首。
按照规制来说,宣徽院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还有诸军低级武将的名籍造册也归他们管。
而中级武将的名籍则由枢密院掌管,并负责军机要密、调兵遣将之事。
至于高级武将,任免皆由皇帝亲自过问,拥有另一套独立的系统。
这是沿袭唐中晚期以来的特殊“分权”制度,通过这种多部门穿插管理、分散权力的方式,让重要的职权不会集中在某一处。
李处耘充任的殿前右班都押衙,勉强够到了中级武将的门槛,加之又是皇宫大内的戍卫军职。
因此名籍造册自然是由枢密院掌管。
不过殿前左右班直隶属于殿前司,日常的管理属于军司大将的职权。
李处耘要先前往枢密院报到并记名,表示其正式获得了朝廷的任命,然后再来殿前司衙署接受上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