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是真有其迹还是流言穿凿。
至少从眼前这桩事来看,李处耘不惜耽搁行程、长途跋涉上千里,也要护送恩主灵柩返乡入土为安。
可见其身上确有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一面。
何况史料记载中,李处耘除了这一处堪称污点的记录外,其为人治事颇有才干,刚毅明决,并非五代常见的那种滥杀无辜的嗜血武夫。
其“吃人”之举,更像是特定情境下一种极端扭曲、冷酷有效的“战术威慑”,而非本性里的暴虐。
人之性情,本就深如渊海,光影相生,明暗同存,复杂难测。
时代的风浪推搡着个体前行,刹那间的一个抉择,或许便因境遇、立场乃至一念之差,便可能走上迥然相异的路途。
若仅凭一件在未来的某个节点或许会出现、又或许因缘际会已然改变而不复存在的事件,就对一个尚未谋面之人的当下品行随意定性,并断言其忠奸善恶…未免失之偏颇!
李奕心道:不管未来的情势境遇究竟如何,但眼下的李处耘却名不见经传,就相当于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还有很大的调教空间。
历史上,李处耘最终在赵匡麾下崭露头角,成就了一番事业…难道换做我李奕就不行了?
思绪至此,李奕微微阖眼,待再睁开时,眸中已是一片清明透澈。
此刻,阳光正筛过廊檐,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清晰的冷影,愈发衬出偌大官署的空寂。
院堂内外,往来其间的官署吏员们,全都刻意的放缓脚步,尽量不发出太大动静,生怕惊扰了廊下那位年轻大将的思绪。
唯有那檐角下消融的冰凌,晶莹的水滴悬垂、坠落,发出滴答的声响,规律地敲打着这份宁静,像是在为流逝的时间计数。
李奕的目光从遥远的天际收回,不经意地扫过廊柱落影移动的轨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