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再出现如此诡异的事例,合作之前好比亲人,合作之后竟然变成仇人,而且首先反目变脸的,还是受惠最多的一方。可见值得我们深思的前车之鉴,真是太多了。这正是:
合作成功关键事,对方素质是如何。
要想知道马超悲剧性的后半生,请看下节。
二 寂寞将星
上一节讲到,三十六岁的马超在潼关大战曹操,不幸战败,从此离开关中平原上的家乡,开始了在异乡不断漂泊流离的后半生。纵观马超十一年的后半生,主题就两个字,“报仇”。那么为何他后半生一心想到的就是报仇?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报仇两部曲,经受了哪些艰难和挫折?最后这位叱咤风云的名将,又在蜀汉度过了怎样的寂寞余生呢?
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何马超后半生一心想到的就是报仇。原因就在于,曹操欠了他一大笔血债。
建安十六年(211)潼关之战结束,曹操就对马超在朝廷担任卫尉职务的父亲马腾,以及马腾身边所有的马氏家族成员,大开杀戒。《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对此事的记载,只有寥寥八个字:“诛卫尉马腾,夷三族。”但是在这八个字的背后,却是多少条血淋淋的人命呢?
所谓的“夷三族”,就是诛灭三族,这是古代最为严厉也最无人道的株连性刑罚;针对的罪行,主要是大逆不道的“谋反”。“三族”究竟包括罪犯的哪些亲属,各朝各代有所不同。在东汉和三国,准确地说,则是指罪犯的父母、妻室儿女和同胞兄弟姐妹。如果严格按照这三类亲属来计算,一个罪犯的三族有多少人呢?父母这一类,一个父亲,再加上他的若干妻妾,不会超过十人;妻室儿女这一类,罪犯本人的若干妻妾,每人生若干儿女,不会超过五十人;同胞兄弟姐妹这一类,也就是与罪犯同母亲的兄弟姐妹,不会超过二十人。三者的总数,最多也不会超过八十人。但是曹操杀了马超家多少人?二百多人,超过一倍还多!这就说明,曹操还杀了根本不在马腾“三族”范围之内的大量远房亲属,所以马超才会对刘备说是“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这清清楚楚见于《三国志》卷三十六《马超传》。所谓“门宗”,就是小家庭和大宗族的合称。曹操不仅灭了马超的门,而且还灭了马超的宗,这就完全不按规矩来了。
必须指出的是,曹操一旦报复性杀起人来,不仅没有规矩,而且没有人性;不仅特别可怕,而且特别可恶。当初他的老爸曹嵩,被徐州军政长官陶谦的部下图财害了命。曹操前往徐州报仇,成千上万毫无关系的无辜民众,包括他们饲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