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却难以及时得到强有力的回应。
子栾并非没有看到这些信号,但他判断内部整合的收益远大于前线战事的压力,可他低估了魔君的耐心与狠戾,也低估了内部混乱对整体防务体系的侵蚀深度。
当太衍教携“清理门户”的大义,金刚寺、临水府、地窟门同样敏锐地嗅到了格局重塑的机遇,纷纷以各自的方式扩张势力,或吞并弱小,或拉拢盟友,试图在太衍教主导的这场变局中分得更大一杯羹。
唯有真阳教因为烈阳真君被王平镇压,新的真君还没有苏醒,只能龟缩在火星以及太阳附近,并将外面的弟子全部召回来,一副不参与争斗的样子。
而维系前线秩序,协调天门、玄门、妖族三方势力的“道宫”,其权威也因此番玄门内耗而受到严重挑战,毕竟此刻各方势力首先考量的是自身在内部争斗中的得失,而非前线整体的防务需求。
这种协调机制的失灵,使得前线防御体系出现了致命的缝隙。
魔君又岂会错过如此天赐良机,他并未急于发动全面强攻,而是将狠戾的毒牙隐藏于阴影之中,施展出更为阴险的伎俩,引诱那些在太衍教及其余玄门强势扩张下或是心存怨愤,或是深感绝望的旁门三境修士。
不少或是被逼至墙角,或是野心被点燃,或是单纯寻求生路的旁门三境,在绝望与诱惑的双重驱使下悄然倒向了魔君。
他们并未立刻竖起反旗,而是如同潜伏的毒瘤,深深嵌入前线的防御体系内部。
于是,更为致命的乱象在前线爆发,某些关键节点的防御法阵会在关键时刻“意外”失效;补给舰队屡遭“不明势力”劫掠,最终发现是内部接应;至关重要的军情传递被延迟或篡改。
这些由内而发的叛乱与破坏,远比外部攻击更为致命,它们极大地加剧了前线的混乱,消耗了守军本就不足的精力与资源,使得本已脆弱的防线变得更加千疮百孔。
道宫虽竭力弹压,但在玄门各自为战的背景下,其努力收效甚微,前线守军不仅要面对外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