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说是认同。
当时,是在贾谊去往长沙上任的路上,前面说了,他“不自得”,就是心情很不好,于是,当他听说眼前这平凡的小江就是当年吞没了三闾大夫的汨水时,他的心被触动了。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这是中国历史上极有名气的愤懑之赋,面对逝于百多年前的巨人,贾谊将他那巨大的失望吐露无余: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鬏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
表示了与屈原相近的意思:世人都瞎了吗?竟说伯夷是贪婪小人,说盗跖是道德君子,说莫邪是无用钝刀,说铅铸的反是锋锐神器?但更激烈,他竟对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也表示了他的失望: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这类似的意思,日后的孟浩然曾含蓄的表示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结果那位“明主”大为不满:“非我弃君,君故弃我耳。”这类似的失望和牢骚,柳三变也有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换来的是赵官家的白眼:“何用浮名?且去填词!”若与他们相比,贾谊后来的遭遇已是相当幸运,由此也可看出,汉时的政治气氛较后世还是远为宽松,君权威重,也远没有后来那样不可一触。)
(顺便说一下,“谗谀得志”之句,的确可以只作一般的解读,但如果再考虑到之前邓通的事情,那认为这句是专对邓通而发,也不是不可以。)
他对身周的羁绊表示了不满,那些他本来甚至没有想象到的羁绊:使骐骥可得系羁兮,岂云异夫犬羊!也对将要前往的环境表示了失望: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
应该说,直到这时,他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比诸屈原还有所区别,现在的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受谗窜贬的败臣,他所经历的失望,他所发出来的牢骚,除了文采之外,并不比之前的微、箕、信陵乃至高喊“锥在囊中”和“剑兮剑兮,不如归去”的两位仁兄高明多少。
说具体一点,就是他此时赋中所体现的更多的是牢骚:恸身多于恸国,怒气大于忧心。没有体现“身在江湖而心怀魏阙”的自觉,也没有因心忧“肉食者鄙”而采的针对思考。
一定要注意:屈原之死,乃是赴国之忧,他不是为自己的权位富贵而恸,否则他随时都可回头,他为原则而战,因原则而败,最后则为原则殉身,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