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是提了,我驳回了。老大媳妇进了一回慈宁宫,回来就有了这个心思,当是向太后的意思。”
老太太点了点头:“我瞧着老大很是心热……”
老太爷合上盏盖,连连摇头:“他还在做着国丈的美梦呢。老大这个人总是煞不下心来读书做事,这一次吏部将他列在廷推拔擢的名单里,被我划去了。老大对我这个父亲想是有了微词。”
大楚的规矩,越是高级官员的任免越是谨慎。所谓廷推,是由吏部尚书领衔,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以及言官和全部到场,推选高级京官和地方官人选的形式。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参与推选的人数就越多。拟定名单之后,上交皇帝,皇帝用朱笔在他满意的人员名字上画个圈,人选就这么定下了。
颇有几分民主的意思。
老太太一挑眉毛,老太爷就解释道:“有多大脑袋带多大帽子,以老大的器量才学,一个从三品的太仆寺卿已经很勉强了,再往上升,恐怕对他是祸非福。”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只可惜,这些子孙中,没有一个能够继承老爷的衣钵的。杨家新贵,毕竟比不得开国八大家族那样的底蕴。有朝一日老爷致仕了,我怕杨家会从此衰微下去……”
老太爷洒然笑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万贯家财不如遗书一卷。历朝历代,父子两代同时入主机枢的,能有几例?”自嘲一笑道:“别人看我杨家烈火烹油、鲜花著锦,实际上,杨家如今已富贵到了极处,早已升无可升。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不进则退。如今就如在刀尖上行走,稍一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自古以来,功高盖主又不能急流勇退的,如商鞅、如韩信,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若此时我一门心思提拔杨家之人,杨门显赫可期,不过将来必成致祸之源!就算是开国八大姓,这几代皇帝更迭之中,吃了挂落的就有好几家呢。”
老太太连连点头:“老爷虑事深远。既然有此考虑,何不上书求退。我也好陪着老爷邀游山林、读书品茶,岂不乐哉!胜过如今这般没黑没白的做事!”
老太爷叹息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四海之内尚未真正一统,国事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我又怎能在这个时候撂挑子。我自小立志要做伊尹、吕望一流的人物,操庙算之权行强国富民之术,只可惜蹉跎半生,也只得如今的局面。”
老太太听得肃然起敬:“老爷既然有志于成就一代名相功业,我自当成全老爷这一番心思。”
老太爷不由向老太太投去感激的一瞥,“家中诸事,还要累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