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意思了。
国内的发展比国外慢几十年,尤其是改开政策也才实行几年,经济领域方面目前遇到的很多困境、矛盾都在不同地方不同国家遇到过,有的应对得好,顺利熬过困境,有得处置不当,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其实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她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后,就开始改论文。
改完后,她很满意,如今这一版比上一版更加有锋芒,观点明确,证明材料充分,读完后有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震撼感。
她将它交给徐老看,徐老说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建议她直接向几个知名期刊投稿。
“这会不会不好啊?”林若云觉得这样可能有点不太尊重导师。
徐老挥挥手,“不碍事。其实你导师以前是老孙的学生,毕业论文也是老孙指导的。不然你以为我能那么了解他?
他那里我们去说一声就行,你大胆投吧。”
这么说来导师还是她师兄啊?
有徐老这句话,林若云可算大胆投了。
如果能过稿的话,她就用这个直接答辩。
论文的事暂时搞定,留学初筛也出结果了,接着就是打印成绩单,写学习计划、提交政治材料,等老师和学院领导的意见。
这时候,秦玉河找到林若云,也建议她读研。
读研了一样可以申请留学,并且研究生申请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
于是她也填了资料。
剩下的事都是她无法干预的,只能耐心等待结果。
等待的时间也没闲着,她从孙老那借到不少国外期刊,不断加深对国外的了解。
***
鹏城。
陈爱国和陈爱学两人都是头回离乡背井,刚开始那几天很是不习惯,便选了一个最熟悉的活干,去工地。
这边的工地上要求比农村严格,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还要不断学习。
陈爱国老老实实的干着,一来是他喜欢干这个,二来是他没别的技术只能干这个,三是因为工资高。
但陈爱军心思要活泛得多。
他做了几天,嫌这边有人无时无刻都有人监视、要检查,那么辛苦,工资虽然高但一个月才发一次,属实有点像胡萝卜吊驴了。
他不太想干,他想干一个轻松一点,还能天天摸到钱的活。
说他好逸恶劳也认了,从前肯吃苦是没得选,只能吃,但这里明显有更轻松的挣钱法子,那为什么还要吃苦?
领了第一个月工资后,他就辞职了。
他找大哥借了点钱,去批发市场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