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便宜许多,二人心道再也找不到比大小姐更好的主人家了,这昌平的大小地主们,从来没有人像大小姐这样替佃户着想,不拖欠种子粮食便是顶好的了。
离开田庄,杜秋蔓问道:“方才你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
杨明昭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以前我在的那个村,有些人家里小孩子只能换着穿衣,谁出门,那套衣服就谁穿。进门时,我见到院子里正晾着一套小孩儿的衣裳,那时候他家的孩子八成都躺在床上,没法出来。”
杜秋蔓有些无法想象。她生活的时代科技已十分发达,人类发明了各种工业布料,再贫穷的人也不至于没有衣服穿。
“你认为此人可信吗?”杜秋蔓对自己要做的事从不瞒着杨明昭。
“他的小闺女是个药罐子,为了给闺女看病,才无甚积蓄。我听沈大娘说有人劝他将小儿子卖了,将闺女扔到山里,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杨明昭说完,有些忐忑的看向杜秋蔓。见她露出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顿时浑身都暖洋洋的。
昌平成大户人家施粥是有成例,杜秋蔓虽第一次弄,但也有条不紊。头一天,蒋叔和王大成将粥棚搭起,挂上了城北杜府的标记,第二日便用驴车先拉了四石粮食来。杨明昭一大早就在这里等着了,见到人来笑着打招呼:“大家可都用了早饭?家里带了些馒头过来,先用些吧,等会儿还有的忙。”
几人也不瞎客气,一人吃了两个馒头后便开始忙活。
王大成的婆娘负责熬粥,清泉寺的两位僧人也带着些常用的药材来了,杨明昭蒋叔王大成三人负责维持流民秩序。
昌平城南住的都些贫民,从外面逃难来的流民也都被衙役们赶到了城南,见到有人施粥,争先恐后的赶过来。
“公子,咱们好好地为什么要从南门入城,来的路上驿丞不是特地嘱咐这昌平城的北门才是太平的,县衙也在北城,您何苦要绕远路。”小厮墨书垂头叹气。
周达伸手拍向他脑袋,墨书捂着头颇为委屈,喃喃道:“出门前老爷特地嘱咐您赶紧去换了公文,不要在路上耽搁。”
“我有耽搁吗?”周达不住挑眉,“我这不是还提前了一天么?”
“那您还在这儿乱晃……”
“你这小子越发唠叨了,你再唠叨我就把你送到你娘那里,让你娶你娘看中的那家小娘子!”
墨书赶紧闭上了嘴。他娘看中了屠户家的闺女,那姑娘一拳能揍三个他,他可不敢招惹!
“小爷我这叫体察民情懂不懂!”周达背着手,振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