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19">而今郭林再度向章越为儿子郭宣推辞此任职。
郭宣与章丞交情极好,章越哪里肯对方走上郭林的老路,自己对他有意栽培。
章越不愿强人所难,但这一次要破例。
章越也不愿当面拒绝郭林,转而道:“元丰之后,虽罢黜了馆职,但司马相公回朝后又恢复了馆职。”
“馆职本就是文学之士上升之途径,我见了也没有将这制度再废除,并恢复到元丰以前。”
郭林道:“但朝中官员对此抨击甚多,认为馆职上来之人多是无用于治道,甚至对于苏子瞻也有非议,言苏子瞻为翰林学士,可谓极其任矣,不可以加矣。若或辅佐经纶,则愿天子以王安石为戒。”
章越道:“我认为文学之士,固有清高和骄傲在其中的,甚至称之于迂腐,不合于时宜。但这也是读书人称之为读书人的地方,他们的才华和长处也是由此而来。
“这些人…当官当了几年就去了差不多了,或者被多收拾几次,也就明白什么是圆融世故了。不过这二者说到底各有所长!”
从真宗仁宗时选拔文学之士,到神宗王安石变法时选拔经义之士。
看似不起眼,却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转折。
郭林闻言叹道:“因此才有离群索居的隐士,反过来说才有大隐隐于朝之说。”
“但大隐隐于朝又何等之难。”
“我倒不愿宣哥儿位列公卿,如此多不自由。”
章越道:“说起隐士,不得不说起陶渊明。但陶渊明不过一名小官,若不是写下那么多垂世佳作,为何能妇孺皆知?”
“史家笔下只是记录着帝王将相,对于普通人一笔带过。”
“然而正因陶渊明是文学之士,写下了那么多诗歌,我们才知道他的生平,这世上叙事不是都由帝王将相而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