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撒下一把种子, 能催生出什么样的植物,能不能开花结果,她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 有些事,确实是值得尝试的。
苏莹在通州呆了足足五年,这五年不仅仅是苏莹让很多女孩子避免了裹小脚命运的五年, 也是胤禛努力发展银行的五年。
在这个时间观念很慢的时代里, 五年时间,胤禛把银行沿着通州发展到了杭州,开办了数十家的银行,可以说, 让银行的业务遍及在大运河上谋生的方方面面, 采取的业务方式和后世基本相同,存银子给利息, 分定期、不定期, 以及借贷业务, 不过就是一个给人利息, 就足以吊打这个时代存钱要收保存费用这一点。
有朝廷背景的通和银行也是需要一点一点的建立公信力的, 只是为了让百姓们相信存钱真的多给钱, 胤禛和曹颙就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而为了让银行有多余的资金发展业务,胤禛算是沿着运河来来回回走访多次, 把这条运河的商业运行情况摸得比跑运河的还要清楚。
除了对农耕的情况了解的更为深入,还有对隶属商业税的坐税和关税进行了各种摸底考察,得出的结论是,需要整顿,为此还专门写了个折子给康熙皇帝。
在不是面对陪着他奋斗的人的时候,康熙皇帝的脑子还是相当清楚的,他在仔细了解了情况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统一整个大清的税收,为了这个事,考量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把做方案的工作依然交给了太子胤禛。
如果不是这事,京城的王公贵族们几乎都忘记了他们还有个太子爷这回事,唉,这也怨不得他们,实在是这太子爷太没有存在感了。
统一税收这种事其实无非就是平衡好地方和京城的各项利益分配,想要做得好,首先要解决的其实不是官员的贪腐,而是那些不在朝廷正式发工资的公务员们。
有科举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呢?是不过科举,你就没有做官的权利,在这个时代,除了官还有为数众多的吏存在,一个一个的官吏团体就组成了一个个的遍布各个地方的网络,最后成就一个国家。
这些吏除了官员自带的师爷之外,都是一些在本地根深蒂固的人占据着的,给他们发工资的是一地的县官,而真正掌握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的是这些人,可以说,除了田赋他们不敢伸手太过,其它的方面还真是他们一手遮天。
所以啊,不要小看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