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是这样的,绝不是这样的!是的,我也见过:农村有的家里有自来水啦,有电话啦,可这样的比率孰高孰低?相信各位比我心时有数得多。整个地域的富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文化。如果连最起码的这一条都上不了路子,那么所谓掉地上能砸个坑儿的沉甸甸的虚文化又凭什么来积淀厚重?传承转承的文化轻飘飘的虚空着,又有谁会当你是棵葱是头蒜?沦落到葱与蒜间,只能凭着点小聪明拐弯抹角地拟出个“小文化”之类的概念聊以自慰罢。
曲曲弯弯缠缠绵绵纠结着平凉文人手中之笔的泾河水,更是平凉山清灵人毓秀的见证。然则泾河水的小几近于无,也是大家心头的痛吧?曾经澎湃呢?曾经的清莹呢?曾经的绵延呢?似乎萎缩的不止是泾河水,更有平凉人那一幅幅绘不尽凄荒的丹青;似乎平庸的不止是泾河水,更有平凉人那一支支写不完平庸的笔;似乎浑浊的不止是泾河水,更有平凉人那一个个拍不透浑浊的镜头。泾河小了,小得无奈,无奈的小。
平凉的人因了水的小,因了文化的小,从而也一点一点的琢培出了自个小的习性。比如他,他是平凉人。他在平凉土生土长,平凉这地儿是他的爹是他的妈。对爹妈理应好些吧?理应爱着吧——瞧,他,他骑着自行车扬长而过,一口痰却来随风舞,贴到别人身上。他拿起磁卡电话,上显示“故障请挂机”,他以行家的坚定的判断猛磕电话上,直到连“故障请挂机”也吓得无影无踪,他才会掷地有声丢下一句:“什么玩意儿?也不管管。”他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地讲电话,他旁若无人地抽烟,他轻蔑着那些没修养的家伙。他上街,他走得内急了,他会随便站在一个什么角儿什么墙根就“舒坦”了,如若有人侧目,他心里没准儿再骂其“真不懂礼貌”!他是主流。
主流有天出门了,出去在深圳,在北京,在苏州,在丽江走了一圈子。主流回来,主流发现平凉的公共车停靠点居然有站牌,站牌上居然标有站名站点。主流发现,平凉街巷边还有路牌,路牌上居然还标有方向,标有街名。主流发现,平凉街区居然还竖有市区交通图,交通图上标着平凉那些个烂熟于心的街街巷巷。主流发现,平凉的空气真是好,平凉的天真是蓝,平凉的人真是亲,平凉的公共车费真是便宜,平凉的钱真是值钱,平凉的节奏真是居家首选……这一趟出门,走得好累,主流回家,睡了一大觉。主流醒来,主流发现平凉真是糟糕:平凉的街道太脏,平凉的人太刁,平凉的死瞪瞪儿地,平凉真不是人呆的地儿!
平凉人在这种怪圈里旋转,转迷了本性,转昏了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