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疼自家的女人,至于给其它毫不相干的女人让个座什么的,绝无此可能。别的不说,怕旁人误会:对那女人那么殷勤肯定不怀好意!也怕女人误会:无缘无故的我又不认识你,屁颠屁颠想干嘛?于是平凉男人习惯了即使举手之劳也绝不为女人效。于是平凉女人习惯了即使多么需要也绝不开口请求男人帮一把。
于是,平凉女人越来越像爷们,越来越像爷们的平凉女人离女人味越来越远。
于是,平凉男人越来越不像爷们,越来越不像爷们的平凉男人离真正的爷们越来越远。
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紫玉是舒展着笑脸的。一方面因为文字本身带来的安慰,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自恋?一方面想着一文友的警告:照这路子写下去,紫玉最近千万别出门,不定被平凉的哪个男人或者女人拍上两板砖,岂不惨兮?
第5篇 平凉人心底隐秘的渴望
——“四月八”庙会:求神许愿成了主旋律
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平凉老百姓的心目中,崆峒山上的诸神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神。
平凉人的“四月八”
庙会活动最初起源于宗教祭祀。每逢“四月八”,崆峒山上都有隆重的宗教庆典。
每到“四月八”,崆峒前山的崎岖小径,后山的宽敞大道,但凡能下脚的,几乎都有人在走。
崆峒山上的诸神便是那天既有“悲悯情怀”又“洞察人心”的主载了。
来赶庙会的大多数是普通百姓。当然,达官贵人们更不乏前来求神许愿的。他们处理的很低调,没有宝马香车,没有前呼后拥。轻装简从,悄悄地来,只是所求的与普通老百姓有天壤之别而已,也许是求官,也许是帐户上新增的巨额数字让其寝食不安,也许是……
从农历四月初六、七的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的香客就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烧头香,有些则是通宵达旦的念经、求神拜佛。 总之,人们都是在祈求心底里最隐秘的渴望能够成真。
“四月八”庙会藏商机
平凉的“四月八”庙会就仅仅是求个神许个愿?应该还有更多更大的赚头吧?
本来,庙会以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宗教活动为主;一类是以商业活动为主。当年北京城隍庙庙会上,不仅吃穿用的商品无所不有,而且还有奇珍异宝, 一些外国客商也来作生意。现今全国也有很多的庙会,都是摊贩商贾云集,种种商品应有尽有,实际上已成了商品贸易交流会。
平凉的“四月八”,为什么就不能在兼顾宗教活动的基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