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户开展了“献爱心、解难题”活动,每一户移民进驻新家的时候,有两袋面粉等在新家里;有鼓风机等在新家里;有两套被褥、两条床单、两幅窗帘等在新家里;有一吨煤碳等在新家里。小区绿化、自来水入户安装、移民孩子入学、义诊和送药、畜禽免疫等等工作在村民惊喜交集的目光里有序进行。
2006年9月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
西华镇兴民村曹占海家的商店前,几个孩子揣着几袋小零食蹦蹦跳跳地走了。
守店的女子看到记者来了,羞涩一笑,扭头进了店里。我们跟了进去,不小的店面,各色食品、百货、生活用具琳琅满目。
“走,去家里转转。”经过这里的57岁的郑建民热情地招呼大家。巷口村委会院子里鲜艳的红旗正飘,我们顺着郑建民热情的指引,走进兴民新村一家普通的农户家中。半亩地的院子显得很宽敞,温棚牛舍、厕所、花园、灶炕、自来水,一样不缺。47平方米的房子,最里那间是灶房,雪亮的白瓷砖锅台与那一圈鲜艳的牡丹砖相映衬,格外靓活。陪同前来的西华镇书记张双喜顺手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一时间,水花四溅,大家的快乐如水珠般在空中跳跃……
典型措施篇
●“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十字”思路:率先、延伸、反哺、经营、创新
华亭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二十字”方针为统揽,坚持“十字”思路,进一步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全社会共同支持,培育新产业,配套新设施、建设新村镇、培养新农民、创造新机制,把华亭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稳定、事业协调、文明进步的义新农村。
典型措施:村民变市民 村庄变社区
华亭县是工业主导型、资源型县份。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煤电冶化顺向延伸、逆向拉动、一体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同时,逐年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万亩核桃“摇钱树”
砚峡乡是华亭县1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重点乡镇之一。从2004年开始,按照集中连片、整体开发、全方位推进的思路,建成了麻池沙坪、东沟窑洼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