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方式正是让深度报道呈现客观效果的主要方式。正是这一方式在深度报道中大量而妥当地使用,才使得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清晰分开,让那些质疑解释性报道会使作者主观色彩太浓的人们最终认可了这一报道方式。所以,深度报道中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是隐藏在充分的背景材料之后的,许多观点是受众阅读背景材料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或是对隐藏着的作者观点的自然认同。
二、以背景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彰显主体事实的价值
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新闻价值主要取决于主体新闻事实。但成为新闻的事实只是纵横联系着的事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要真正解读新闻事实的意义,就必须将主体新闻事实置于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中去观察思考。
所以,新闻尤其是深度报道不能只单纯地报道主体事实,而不交待清楚其产生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从深度报道的达成目标来看,与传统的旨在简单交代新闻五要素的客观报道有所不同,其意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即在回答新闻五要素的基础上,将诸个要素进行或纵或横的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新闻事实,即新闻第六个要素“如何”。可以说,深度报道改变了新闻诸要素原有的时空观念。
把现在发生的事追溯到过去,延伸到未来;把现场发生的事扩大到一切相关的地点;把当事人和事件本身扩展到一切相关的人和相关的事;把表面的原因推进到深层的原因。
勿庸置疑,这一切都提升了新闻主体事实的价值,甚至有些主体事实如果缺少这样的追溯、延伸、扩展、推进,本身即不成新闻或不成重要新闻。
《南方周末》4月1日《带保镖的“白衣天使”》,主体事实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受到“死亡威胁”的普外科主任李宁医生配备了“私人保镖”,全程贴身保护李医生。一向被病人尊为“白衣天使”的医生此时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威胁,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人们更想知道的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即新闻背后的新闻。为了将这一特殊现象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报道不仅追溯了前因——李宁于2003年10月10日即被一病人家属打骂威胁,2004年2月11日又被另一病人家属砍伤头部;而且由李宁与保镖的活动现场延伸到现场之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长达5页的医务人员“黑名单”、另外配带私人保镖的5位医生、同一医院的另外两起“弑医”事件;另外还引用了华西医院的一份内部报告,扩展到相关的现象与事实:
李宁事件之所以在华西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