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小标题统领分成板块儿,其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从民心工程到商业拆迁”、“成本转嫁”、“谈判机制的缺失”、“博奕中的社会公平”、“出路”六个板块儿基本由背景资料构成,“‘钉子户’孙长征”、“拆退办的运行和无奈”“老办法和新房价的矛盾”、“依法拆迁的困惑”四个板块儿中背景资料也接近四成。
所用背景涉及范围广,既有纵向的历史背景,也有横向的社会背景,既有官员专家的权威性意见,也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背景,还有其它报刊同类报道的代表观点。
如果硬要划出一个比例,背景资料与当前事实的比例不低于7:3,与一般新闻写作中对背景资料设定的文字比重相比,好象有失平衡,但就这篇深度报道而言却并无不妥,大量围绕“拆迁”而选择的背景被整合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涉及到主体事实相关方面的系统资料,力图展示城市拆迁的悲喜剧,给人以厚重深邃之感,报道的深度正诞生于这些翔实的背景资料之中。
一般消息中背景资料内容比较简洁,所占篇幅也较小,原因在于消息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传递最新信息,背景只是对新闻的局部加以解释的从属部分,所以通常情况下真实新鲜的当前事实应是消息的核心。而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为优势和特点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文本的灵魂不在前景,而在背景”。
因此,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的交待就不能吝啬笔墨,要尽可能具体、充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消息的新闻深报的目的。
四、以“背景链接”延伸信息平台,突出深度报道的强势影响
深度报道的魅力在于信息容量大,信息质量高,而这一魅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背景的使用。
因此,背景在深度报道中涉及到新闻写作的全过程。按照与主体事实的密切关系,背景可以划分为三层:
1、宏观新闻背景,指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与社会背景,主要帮助受众准确、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
2、微观新闻背景,即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通常被大量写进报道,构成主体事实发生发展的具体环境;
3、其它相关背景,包括消息提供者背景与采访过程背景,可以帮助受众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作出判断。
以往对于这些背景资料的使用,最理想的办法就是用“天女散花式”穿插在新闻报道中,自然而巧妙地挖掘拓展新闻的深度与广度,但这样做有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