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等根本问题之后,你才能转变观念,算大账谋远利。一句话归总:登高方能望远”这样,这篇评论就从各地的经验中总结出了普遍规律,即要努力弄懂弄通邓小平理论,显示出了思想深度,发表后很受欢迎。
在谈到评论的思想性时,邵华泽先生曾提出作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讲得透。
站得高,就是起点要高,观察事物所站的角度要高;
看得远,就是你所评论的事情虽然是当前的,但你要着眼于事物长远的发展趋势,力求过几年回头看看,你这篇评论不仅当时站得住脚,而且还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想得深,就是别人还没想到,你却想到了,别人只想到现象,你却想到了本质;
讲得透,就是你能把你所要阐述的道理,阐述得相当透彻。这些话,既是对评论思想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评论写作经验的基本概括。
二针对性是关键
针对性是新闻评论的关键。这是因为评论要对新闻事实发表看法和意见,要引导社会舆论,要提高报纸的指导性。如果你写的评论没有针对性,成了“无的放矢”,或者把针对的对象弄错了弄反了,成了“南辕北辙”,那就不可能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甚至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我们强调针对性是评论的关键,是指导性的前提。
要增强评论的针对性,首先要选好题目。
一篇评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选题,题目选得好就成功了一半。
选什么题﹖概括说来,就是选当前的问题,当前在国家大的路线方针政策当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选广大干部群众所关心的、要求得到解决或解答的问题。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和其他议论文不同,它要紧密地配合当前形势,抓住当前的主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要增强评论的针对性,作者就要善于从“交叉点”上来选题。
所谓交叉点,就是指既是党和政府所倡导所要求的事,同时也是普通百姓极为关注、与之利益相关的事。由于上下都很关心,你选出来的题自然针对性就很强了。
例如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就是政府以及广大群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属于“交叉点”范围。前年,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讯《断臂写人生》,介绍山区的一位残疾人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立志脱贫,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养羊的事迹,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有志者事竟成》。
笔者在该文的第一段特意写道:“
这是一篇来自农村的通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