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心中的种种疑惑。
对新闻写作来说,新闻的快与深历来是一对矛盾,以往的惯例是快新闻先期报道抢时间,慢新闻后期报道挖深度,模块式新闻则改变了这种报道的格局。
首先,在”快”上,由于模块式新闻结构形式的特点,采访和写作可以统筹谋划,分头作业。有的捕捉新闻事件,写新闻事实叙述模块;有的寻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写背景材料介绍模块和资料链接模块;有的搜集专家意见、观点,写专家评点模块。几队人马可以围绕这几大模块共时开展工作,其成稿速度远远高于慢新闻的成稿速度。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模块式新闻无须更多地考虑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上的一般性要求,考虑信息性内容较多,考虑文章结构”起承转合”和润色性语言较少,所以成稿速度快;
其次,在”深”上,模块式新闻集合了解释性报道的优长,将新闻事实置于更加宽广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宏观背景之下,纵横交织,散点聚焦,通过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通过专家评点对新闻事实的性质、意义和影响作用进行解析,扩展和深化新闻的内容。可以说,模块式新闻的深度,更多地体现在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全方位和多层次报道上,因为受众接纳的信息越多越全面,对新闻事实和人物的了解和把握也就越深刻。
3、新闻体式的兼容性和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性使模块式新闻具有极强的新闻表现力
模块式新闻的体式有的可以采用传统新闻体式,如消息体、问答体、访谈体等;有的可以不讲体式,在其模块组成中,一段解释性的话,一组现场描述,一串数字图表,或者一二图片都可以交错其中;也有的将二者杂糅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
比如《中国工业报》2月24日的一篇报道《知识产权战略 中国在差距中寻找方向》,运用的是访谈体,文中分别就知识产权问题对三位专家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梳理出若干话题,新闻事实运用与专家意见相结合,阐明了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于模块式新闻在新闻体式上的兼容性特点,我们已很难从文体的角度去划分它的归属,也正是这原因,我们暂时将它归到“边缘型”的新闻文体行列中。
模块式新闻的表现手法十分灵活多样,以至于人们很难给它一个固定的框框加以定义和表达。 比如《法制晚报》年的《肯德基涉苏丹红烤翅停售》一文,由主体消息、特快追踪、律师观点、新闻链接、亨氏问题产品及批次介绍五个模块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