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的《吴宇森“教授”用人生授课》一文,由三块模块组成:第一块是一张通栏照片,第二块是主体消息,第三块分别以六个小标题标注的方式介绍了吴宇森成长经历、创作态度、目前和今后的打算等内容。
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再举下去,而在新闻实践中还会涌现更多的与之近似的表现手法。新闻体式的延展性、兼容性和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性不仅使模块式新闻释放出了更强的新闻表现力,同时也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内涵表达的空间。
新闻写作者可以依据需要的表现的内容,自由地设计和运用模块的数量和组成形式以及表现手法,集中精力加强背景性事实材料的解释功能,运用专家的观点去阐发新闻事实的意义,从而使新闻报道的作用兼具纵深度和宽广度。
4、对传统意义的新闻结构模式进行消解的模块式新闻将是新闻文体发展变革的趋向之一传统的新闻写作模式讲究在线性文本结构中只能使用一维的空间来陈述某个新闻事件,文章的结构严密,起承转合、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甚至于表达方式都要认真考虑,否则会影响文意的表达,这势必会妨碍成稿的速度;模块式新闻写作模式则打破了线性文本结构的局限,它可以跳跃结构的影响制约作用,集中精力考虑报道的内容,全方位、立体地展示新闻事实和人物所蕴含的新闻意义。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模块式新闻写作表现出“快捷”、“省力”的特点,这恰恰符合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对新闻写作要”快”的要求,更是新闻写作者对它情有独钟的一个原因。
此外,前面讲过,模块式新闻融纯新闻、解释性新闻、新闻评论甚至现场短新闻等新闻体式的特点于一身,它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要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和如何理解这件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块式新闻是“大杂烩”新闻,它发挥着纯新闻、解释性新闻的功能,但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是它的重点,它的重点是如何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信息链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专家评论来挖掘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帮助读者去解开心中的疑问。在新闻受众对新闻消费的需求愈益倾向于知道“为什么?”的今天,这种集报道”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的”大杂烩”新闻,会将这些问题和答案一鼓脑地端在你的面前,让你大快朵颐,在较快的时间里完成对新闻事件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模块式新闻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变动越频繁,新闻信息就越密集,对新闻写作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