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成为现实。
“公交”,对于平凉市郊区的农民来说,曾经只是一个“新鲜物”。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的号召下,甘肃省、平凉市交通主管部门为了落实中央的爱民、亲民政策,方便城乡交流,解决农民乘车难、进城难的问题,通过多方考察,东运集团慎重决定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和村村通工程。按照省运管局甘运交监(2006)20号和平凉市运管处(2006)145号文件的安排和要求,平凉市市崆峒运管处(2006)59号文件正式许可集团公司开通马峪口—安国镇、白庙—峡门等三条城乡公交客运班线,首批上十台车。为了完成这一政治任务,东运集团不惧承担经营风险,多方面融资150万元,接回凌宇牌国红色公交车十台,参与火车站—花所、火车站—大寨等三条城乡公交班线营运(同为崆峒运管所(2006)59号文件许可)。
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平凉市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订报农村的配套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民共享城市公交资源和文明成果。东运集团开通第一条城乡公交线路马峪口—安国镇,这标志着平凉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马峪口—安国镇公交线路从马峪口站发车,线路总长80里,一天中有4个来回,。实行公交一体化之后,该线路将按照城市公交管理规范,乘客不必再挤车、倒车,“定时定班、上车买票、准点发车、公车经营”的公交管理将使乘客充分享受到方便、快捷和实惠。比如从马峪口—安国镇全程线总票价是3元。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行不仅满足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出行的需要,也将有力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总之,要缩小城乡交通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出行便利,走城乡公交一体化道路是必由之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行是城乡客运市场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是城乡人民享受方便、快捷、低价、舒适的公交服务的必由之路,是为全面实现平凉市建设新农村提供先行的必由之路。
随着城乡交通的逐步融合,加速了城乡各种资源向中心城区、中心镇集聚,加速了中心城镇的技术、信息、服务顺畅地向农村扩散。在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这项工作当中,东运集团按照省运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平凉市推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整体方针政策,面临着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使平凉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便民政策顺利实施。
在传统的城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