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会成问题。”
“你这是吹牛!”洪钟声马上反驳,“现在中央明文规定不准再向农民统筹集资建校,这是一条高压线,谁敢碰?”
“我不是吹牛!”刚才说话的那个人提高嗓音说,“办法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集资?捐资不可以吗?江洲人在这20多年中发了多少财?如果思想工作做得好,取个十亿八亿还不是易如反掌?关键是有没有这样的人才。”
“是啊!”罗新海老人又出声了,“关于这个问题,我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集资建校不成,捐资助学总不会不成!”
“不会!”罗大年的声音,“报纸上不是经常登某某公司,某某董事长捐资建校吗?他们一捐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如果他们捐资都行,那我们自己捐资建自己的学校不成?”
“一定行!”很显然这是一个很有水平的人在发言,有学者风度,“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行,关键是怎样操作。有的人出面提捐资,可能一分钱也收不到,有的人出面提捐资可能会令你吓一跳,因为他们一出手就是十万、百万或几百万。这是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我也来说两句。”这个声音比先前那个学者的声音还要斯文,“这里面关键的是看平时这个领导做工作是怎样做,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什么印象。如果他是个“小人式”的官员,肯定他收不到捐款,当然我所说的小人肯定不是好东西,不是贪官也不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如果负责这个项目建设的官员平时口碑好,做人做事真正的是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受人民拥戴,那他只要登高一呼:就会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钱有钱。因为他们感到把钱交给他,心里感到踏实,能办成事。他们认为:如果把钱交到那些“小人”手上,挪用或贪污了,岂不是玷污了江洲人的声誉?说江洲人造就了一个罪犯?”
“有道理!”洪钟声的说话,又从大屋里飘了出来,“如果是这样说,江洲市的干部中谁最合适承担这个责任?我认为:非我们大新镇的李福权书记莫属!”
“反对!”罗大年激动了,“把李书记调走了,我们‘罗村米粉’还要不要?”
“是啊!”罗新海叹着气说,“说句心里话,罗村人离不开李福权,大新镇人离不开李福权!但江洲人也不能不建‘教育城’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又是斯文学者的声音,“李劲松书记再有能耐,手下没有人当先锋也根本打不了胜仗,李福权书记的确是个将才,现在整个南江地区,有谁不知道李福权书记的为人,人们走进商店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