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村米粉”就会想起李福权;走在街上,看到“罗村米粉”的广告,就会想起李福权;捧起碗,挑起“罗村米粉”送进嘴里的时候更会想起李福权。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古文化认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李福权的策划支持,“罗村米粉”就没有今天这么靓丽;没有李福权的策划支持,罗村人就不会这么富裕;没有李福权的策划支持,中国人民就不会享受到“罗村米粉”的美味。但是,我们罗村人也不能这么自私,“教育城”是什么?“教育城”是出人才的地方,如果建好了“教育城”,将来江洲市将会出更多象李福权这样的人才,这不是更好吗?”
斯文学者这么一说,大家都不作声了。
李福权,听了大家的这一番话,心里很感动。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竟有这样的评价。
他心里想道:老百姓这样看我,我一定要更加积极工作,如果党要我担任建设“教育城”的先锋,我一定百分百完成任务。
于是,他决定不再进“罗家大屋”了。他要去见李劲松,请命担当建设“教育城”的先锋。
他心里想道:既然老百姓对自己寄予了这样的厚望,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才智为人民做贡献呢?江洲“教育城”,是江洲人民的惊天之作,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如果能为建设“教育城”出力,前面就算是刀山火海也要往前闯!
李福权,让司机调转车头,悄悄的离开大屋。
其实,大屋里的人谁不认识李福权乘坐的这辆车?只是不知道他坐在里面罢了。因为李福权的车子在镇里,平时他不坐,其它干部要办事都可以坐。
不过,大屋里有一个人是知道李福权坐在车里的。
这个人就是“洪钟声”。他是李文华书记的好朋友。
李文华下乡到大新镇调研的时候总爱到那里叙一叙。他姓甘,双名盛海,在大新镇创建有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家俬销往南江各大家俬商场。
今天,他是受人所托,到罗家大屋“放风”,引李福权请命充当江洲“教育城”建设先锋。
当他看到李福权的车子调头离去的时候,高声地说了一句:“就怕李福权书记不敢请命!”
甘盛海说完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从大屋里飘出来,一直追着李福权的车子,传到李福权的耳朵里,在李福权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波浪。
话分两头,李劲松从省城回到市里的时候;已经是是下午5时了。
他一下车就直奔市委会议室。
依照李劲松的要求,在家的市委常委早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