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是否达到了最佳标准。
一会儿,李劲松和高志扬来到了教育城的位置。
此时,天已经慢慢暗了下来,李劲松叫高志扬开亮大灯,趁着夜色还没有完全降临,他要仔细察看一番,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说也凑巧,李劲松察看了一番后,心中已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正欲离去,只见又驶来了一辆轿车在他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李劲松抬头一看,原来是大新镇委书记李福权。
二人相见,寒暄了一番。
“李书记!听说教育城即将动工是吗?”李福权明知故问。
“是啊!我已立下军令状,一年为期。”
“好啊!”李福权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说:“江洲人总算盼来了这一天。”
“李福权同志,你说这江洲“教育城”应该怎样设计才好?”李劲松打算证明一下自己刚才的想法是否与李福权的想法有没有相通之处。
“这个嘛!”李福权想了想,认真地说道:“关于‘教育城’的设计方案,我认为必须认真地考虑清楚,充分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有特色,又要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土地,地尽其才,设计建造出一个现代化的具有江洲特色的教育基地。”
李劲松,听了李福权的说话,觉得很有道理,但未知他所指的特色是什么,于是笑了笑说:“依你之见,怎样设计为好!”
李福权笑了笑,说:“我认为,应该以现在江洲高中后背那一个小山为中心,平整好后作为大广场,然后以广场为中心,在东南、东北两块较为平坦的山坡地带,依照步步高的设想;既合理利用土地又节省开支的原则,建设两大综合教学楼群,与原江洲高中教学楼群形成三足鼎立之格局。此外,东北到正北这一带除留一个北门外,其余建设教师生活区,正南西南,除留一个南门外,这一段空地建设学生生活区,西门用来作教育城的正门,这样正对江洲整个城区,环抱榕江半周,真可谓是天时地利占尽也。”
李劲松听后,心中暗喜,李福权所想正对自己之意,于是再问道:“依你所说,‘教育城’必须开三个大门,何也?”
李福权笑了笑说,按江洲人的说法:“千斤大门四两屋,这样虽然有点迷信说法,但也不能怪他们,就拿中国很多著名大学来说吧,也都是这样设计,因地形所需开门。江洲教育城为什么要开这三个门呢?这是根据教育城的地理位置设计的。”
李福权说到这里,指着教育城的东北说:“整个教育城的位置是靠山而建,东北方向是一座高山密林,其山脉是由江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