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部重镇张家镇的卧龙山蜿蜒而来,气势如虹,‘教育城’东北作为教学楼形成一个立体,气势恢宏,颇有虎居龙盘,猛虎下山之势,西门可比作虎口,北南两门可比作虎口之嘴角,如果以迷信的说法,此为‘饱虎坐中堂’,属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讲的四大建筑名向:叫做“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代代出状元”。当然,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这些迷信说法,但千百年来,人们都喜欢按这样的说法去择地而居,择地而建学俯,我们又何必与其计较?况且这样做,还可以激起人们的一种美好欲望,积极投入支持‘教育城’建设。”
李福权说到这里,还怕李劲松说他迷信,于是又再解析说:“我们姑且不去说这些,就按地形来说,我们也要开这三个门。‘教育城’可容纳5到6万多学生来就读,北面距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交通主干线,正对榕江水头,不论从地形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环境来说,都是首选。西门,毫无疑问,更是要作为教育城的正门,这门,正对江洲城区,正对榕江中心地段,门前正对教育大道,沿江大道,把大道两边的土地用作商品房开发,可筹集到一大笔钱用于教育城建设,因为这些土地早已纳入教育城用地范围,如果在门前的榕江上游和下游分别建两座大桥,把教育城与江城连为一体,这里将又是江城最繁华的地方,至于南门呢?它处于江宝二级公路交通干线,对学生生活区用品的进出是必不可少的通道,此外,教育城建成后,在中南六省区中,她必是一朵奇芭,前来观赏游览的人一定很多,虽然教育城内部不能开放,但有时作为游客方的调研团体却又不能不开放,有了这三个大门,就便利多了。这样做既满足了江洲人民的美好愿望,又为彰显江洲市的教育建设模式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将来江洲市旅游局创收打下了基础,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李劲松听后,心中大喜。他觉得李福权也许是最称职的教育局长,但现在却不能说破,怎么办呢,想了想,心生一计说:“李福权同志,市委的决定想必你已知道,竞岗时可把这些想法与大家说一说,也许这也是你当选的条件呢?”
李福权听了满不在乎的说道:“当选不当选并不是我最终的意愿,只是期望我的意见李书记能加以考虑就行了。只要能把教育城建设到最好,合乎民意,谁当教育局长都不是最重要的。”
李劲松听后,心里想道:是啊,李福权说得对!于是,从心底里更喜欢李福权能竞选上教育局长了。
二人谈了一会儿后,就告辞了。
李劲松回到家里,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