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需求实在是太重要了,其次是必须明白:如果由知识青年自己选择去向,说句心里话,春风难渡“玉门关”,再次是必须知道:如果作为国家的一项强制性政策措施,所有的大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国家派遣,到贫困地区开发扶贫锻炼一到三年,才能回城就业,就不同了,不仅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使广大学生在艰苦的地方得到锻炼,为当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真正、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佟青对江浩的拙劣表演感到好笑,但对他的说法却也感到很有道理。
张德智认为江浩的说话正确;于是说:“推行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三大好处,一是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真正重视与关怀,使人们认识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基础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知识、精神面貌的彻底改变;二是使人们认识此举无论是从分流和缓解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或从树立大学生新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门路方面讲,还是从根本上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三是符合国情。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与需求。”
于是;大家继续走走停停的一边走一边看那些曾经鼓舞了整整一代人的知青史迹的文字和雕塑。
当走到长廊最后的时候,一篇文章的内容再次让他们停下脚步;专注的看了起来:
原来这是欢乐园以中国最著名的老知青侯隽的一篇文章作为整个中国知青史迹长廊的结束语。
留下一片绿荫传承一种精神
侯隽
知青生活作为一段历史离我们已十分遥远了,但每个当过知青的人无论当时是以什么形式下去,也无论后来的生活状况如何,对那段知青生活的记忆,无不刻骨铭心。因为,那段经历记录了我们一代人在广阔天地付出的青春和汗水;记录着我们面对现实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也记录着我们的苦乐年华。这段经历,锤炼了我们的意志,造就了我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干百万知青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精神,定格了我们许多人的一生,使“爱国为民”成为知青一代人的共同秉性。
为将这一精神传承下去,也为激励我们知青一代人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尽点绵薄之力,从2003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