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截然不同:今日的农村与知青岁月的农村已不能同日而语;现代农民的意识行为也和大集体时有天壤之别。为了能确实起到老知青二次下乡的作用、做到“有备而下”,他不辞辛苦、不计代价,南方、北方四处考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东奔西跑考察过好多地方。最后终于选定了离天津市100多公里的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
“大平安”是一个千年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离“黄崖关”等旅游景点很近。若站在村边的双乳峰上,望着延绵起伏的山峦、呼吸着沁人心脾的山涧空气、环顾山脚下花草树木萦绕着的炊烟人家,确实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张承永深深地爱上了大平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幽静自然的田园风光,使他意识到:在这里打造农家院,发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一定会大有前途。
老张是以投宿者的身份进的大平安,在村民的引荐下当晚就与村支书张玉仓见了面。他自报家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讲述了他为何采取这种形式二次下乡的原由;并把他对大平安的思考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的设想讲给村干部们听。
此时平安村也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山高皇帝远”,村里也没有旅游景点,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几年一直没搞起来。他们正打算到城里聘请一位顾问来指点指点。
五个多小时的“隆中对”,双方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张书记心想:“帮我们发展,什么条件、待遇也不要,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尽管一些人怀疑是不是个骗局?但张玉仓还是以他宽厚的胸怀和超前的意识,代表村委会和渴望致富的乡亲们接纳了他。张承永终于找到了一个既需要他帮助、又能发挥他作用的平台。
从入村后的第一天开始,老张就全心身地投入到大平安的发展建设中。晚上,他和村官们精心策划大平安的发展宏图;白天,他用城里人的眼光,一家一户指导村民改造农家小院,让它既保持农家风格又符合城里人要求;为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他带头清理环境卫生;旅游旺季,游客多了,老张亲自下厨炒菜做饭;客人走了,洗锅刷碗、打扫卫生……;为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他从饭菜的营养搭配、房间的卫生设备、接待的服务态度乃至价格的制定,一一加以培训、指导。一年365天,张承勇300天都在大平安。五年来,他和乡亲们日日夜夜同甘共苦,人们谁都不会忘记:大平安第一个以发展旅游业走向致富的远景规划,是张承永协助策划的;第一个致富平台是张玉仓和张承永带领村民共同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