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至少中国的许多独 身者是如此,他们属于被动的独身者,我虽然不是天生就想过独身生活,但我幸好 还算不上是被动的独身者。因此,我更会享受独身的乐趣。
我生在一个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某语言学院的教授,由于受家 庭内外环境的影响,我接受西方的东西比较多。这所院校的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还 多,家里经常来一些父母的洋学生,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在这所院校,我有时也 带些外国同学到家里玩,大约从那时起直到出国留学,我说外语的时间几乎比说中 国话的时间长,久而久之,思维方式日趋西化。
有一次,我领一个叫蒂娜的美国学生到我家玩儿。蒂娜比我大10岁,她以前是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大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到中国学汉语。我们已是很熟的朋友。 因此无话不谈,年龄、家庭等西方人避忌人知的隐私在我们之间已经被中国式的关 心所涉及。当我问她打算何时结婚时,她倒有些诧异地反问我:“为什么非要结婚?” 我一时竟无言以对。接下去的谈话可以说是对我日后选择独身生活的启蒙教育。“ 蒂娜,我冒昧地问一下,你是否受过什么伤害吗?哦,我指的是感情上。”
“我不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蒂娜耸肩道。
“请别介意,我是想说,你为何选择独身呢?”
“独身是很正常的事啊!这只不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不是吗?我喜 爱这种非常自由的生活方式,仅仅是喜欢就足够了,我就因此选择了它。”
“那么在西方,年轻人是否为赶时髦而独身呢?”
“也许吧,但这种时髦绝不同于穿时髦服装。你读过《新女性》(美国)杂志 吗?它对3万多名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单身女郎不急于找伴侣,80%的 妇女向自己质疑:是否该把爱情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真正的爱情每个人都乐于品尝, 问题是真正的爱情还役普及到每人一份。我几乎难于发现真正的爱情,许多人把生 理愿望当做爱情了,找一个能相处的性伙伴就觉得自己有了爱情,仅仅为了性的需 要就结婚,没有必要,那要牺牲事业、时间、爱好,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太不值 得了。”蒂娜滔滔不绝。我则似有所悟。
有了与蒂娜的那次闲谈之后,我开始留意独身现象,从中外的一些报章杂志中, 我了解到:美国的独身者逐年递增;法国的单亲家庭占1/4;日本出现一个“小贵 族”阶层(事业有成,财富颇丰的女性)……
最初我关注独身现象时,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