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经受炼狱般的脱胎换骨,所以现在连责备他的声音都发不出来,当然这仍是后话。
意外的惊喜很少,意外的惊吓却很多。他投进去厂里相当一大笔资金后,市场还没来得及启动,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的前老板黄经理出手比他更绝,当即购买另一家同类产品的代理权,同样是胶囊,但拿到的底价比他便宜得多,这样黄的员工无论在宣传手段、宣传速度、产品包装等方面也都比他更有力度,更快,更富有创意。
同时黄老板利用新产品发布机会,让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去了美丽的海南游历了一圈。接下来,星云厂的产品明显受到了冷落,加上黄老板现成的营销队伍,他们大量的工作做下来,一时间,星云厂的产品每天的出货量为零。
他心急如焚,我仿佛看见他急切的心跳,他开始失眠,一步也不愿离开我,嘴里、脑子里、手里全是关于产品如何重新被接纳的计谋。
很显然,无论是广告力量、厂方知名度以及销售网络的成熟度,我们都处于下风。
“惟一的办法找比他实力强的代理商。”
“再让代理商?”我将信将疑。
“对,再将利润让给代理商,借助他们强大的销售网络把货铺出去。”
“有什么代理商肯接这个摊子呢?”
“找。”
他带着我,先后赶往成都、重庆、石家庄和阜阳,最终一家和他同样年轻的医药公司看好了他的产品,决定试着赌一把。
他说服他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他了解黄的为人,他知道黄的弱项在哪里,他的产品首先要冲击的是他们的弱项,这点,他有把握。
第二,黄的生产胶囊计划过于匆促,费用投入得也过猛,羊毛出在羊身上,势必影响了供应给二级批发商的价格,他们仍有价格上的优势,这样可以吸引销量大的客户。
第三,他出让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他迅速签订了代理协议,医药公司显然对他的分析深信不疑,事实上,他确实做对了。黄经理的胶囊轰轰烈烈闹了一阵之后,就没了动静,反倒是他的产品,因为遇到了相同敬业而实干的医药公司,产品终于做出来了,甚至至今仍在市场上销售。你瞧,关键时候他智勇过人,沉着应战,他攻克了几乎致他全盘皆输、失业的难关。他让我们从惊涛回到岸地,他让阳光变得温暖,他让宝宝仍然有屋子住,有奶粉吃。
同时,他感到我的不可或缺,他安排好工作就回来陪我,他喝冰镇啤酒,然后借着酒精说了许多肺腑之言。他说:“患难现真情,你一直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