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险峻,且并不对外开放,除圆通的友人之外,平时倒也是幽静的很。
华宝后山有一小溪,溪流虽小,但伴着山势,水流却也很是喘急,加之异石突起,却也是一处胜景。
此时,溪流上的一飞瀑边,正坐有一白衣少年。少年明眸浩齿,面如玉冠,两道剑眉隐着勃勃英气,非常的俊朗。伴着哗哗的瀑布声,一阵淳厚古朴的箫声从少年嘴中的玉箫中传出。
虽然瀑布声音颇大,但却遮盖不了这幽和的箫声。箫声兀自在溪边的松林中盘旋,竟久久不散。
“良儿,你的大像心经又有进步了。”不知何时,少年身后来了个白须僧人,正一脸慈笑的看着坐在溪边巨石上的少年。
“师傅,你回来了啊!”听到僧人的话,少年停止了吹箫,转身站起来欣喜的望着老者。
“呵呵,师傅回来不见你,便是知道你不好好做功课又跑到这里来吹箫了。”年老僧人呵呵的笑道。
少年有点羞赧的低着头。
这师徒二人正是圆通大师和陈家良。只是过了数年,当年还偶尔泪眼涟涟的小儿已经长成了今日的俊美少年,圆通大师也年近百龄,但精神反而比前些年要好,想来是这几年来心情舒倘的缘故。
“良儿,你随为师来娥眉已经有七年了吧。”望着徒儿,圆通微笑着问道。
陈家良想想自己前阵子才从蓉城七中高中部报名回来,这样算来,自己跟着师傅来到川省刚好七年有余了。
“是的,师傅!”陈家良答道,但是却有点疑惑的看着圆通大师,不知道自己的师傅为什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
圆通自然清楚自己徒儿心有疑问,却是笑而不答:“走吧,天色已晚,跟师傅回去吃饭吧。”
陈家良跟在圆通的身后,却也没有再问什么,只是想着这几年来自己的生活。
当年,年仅七岁的陈家良告别母亲随着圆通大师来到娥眉求艺,一晃已经有七年有余了,当年的稚嫩小儿在圆通的精心教导长成了今天的翩翩美少年。
入山之后,圆通便潜心教导陈家良学习自己所知的各种技艺,四年中不曾出门远一步。当时圆通因为长年晓露风霜,身体渐渐有点不好,怕自己过早圆寂,误了师门大事,便全身心的对督导陈家良学习。后来调理得当,加上不用辛劳的跑动,又因为家良学业进展神速而心情舒倘,圆通大师的身体居然日渐好转,反而胜过了了前些年。这大概便是佛家的业报了。
几年来,陈家良虽然不像其他寺僧一样要做早课,但却也往往是凌晨太阳未升之时便要起来,随圆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