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老蔡怎么说,我还是依旧故我,不为所动。
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隐忧,那就是常西敏的下一步动向,是走还是留。如果是留,以常的实力和老蔡的薄情,我一定是牺牲品。
因此,无论常是走是留,于公于私,公司一定需要另一个懂得经营的人加入。如常留下,两人可以抗衡,我和老蔡则可居中协调;如常走人,则可顶上位置,不至使公司经营陷入停顿。
其实这一想法我已酝酿很久,从一开始听大权讲述公司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我就对杨敌其人放在了心上,这一最早出局的人看来双方的评价都不错,懂经营,只是不善于与人合作。如果请他回来,由老蔡和我在上面罩着,替他打理人事关系,发挥他经营天才,如此岂不皆大欢喜。
现在我面临蔡常可能合流的危局,只有试试这一条路了。
1988年11月初的一天,我到了位於地安门商场对面的杨敌的公司,我想在游说老蔡之前先对杨敌有一个印象,好听点儿,算考察吧,嘿嘿。
扬敌的公司非常小,如果不是门口的人行道上摆放着的一个写着售卖冰箱的广告大牌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差点儿就走过了。
扬敌是一个三四十岁的汉子,外形很糙,比我略高。甫一见面,一听我的名字,立刻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久仰,久仰!阿唐,咱联社新来的研究生!”
只是扬敌看人的眼神有些飘渺,后来我知道他是深度近视,近1000度,却撑着不带眼镜,除非实在没办法。有一次我和少林开他玩笑,为什么平时不带眼镜,不怕骑车摔到吗?他有点儿不好意思,指指我说,他又不是知识分子,带眼镜让人笑话。
两人坐定后,杨敌就滔滔不绝地骂开了柳始和晋一,如何卸磨杀驴,如今恶有恶报等等。
我一边听,一边打量着小店。店很小,大概30几个平米,格成里外两间,大的用作展示厅,小的是业务室兼会计室。里间最里面的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清秀的女孩子,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我们进去时,她抬头看了一眼,又埋头到帐簿中去了。展示厅里摆着几台冰箱,若干小电器。
我听到杨敌说恶有恶报时,心里一动,问他最近和XX公司有接触吗?杨敌说前几天小誉来过,提起此事。我心里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小誉也活动到这儿来啦。
我随便问了问他们这里做些什么营生。杨说主要是以家用电器为主,洗衣机,电冰箱,电视,录相机等。我问他货源如何解决,他含含糊糊说是从朋友处赊销来的。我指着对面的地安门商场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