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相与的,平时我们跟他的话都不怎么多,那天俩人却叨咕了一路。莫非是气味相投,乌龟找王八?得罪啊,王先生,呵呵……
其实,苏师傅但凡有1/10的王银贵的踏踏实实的奋斗精神,几年下来,开的就是自己的车了。
那年我在大马吉隆坡王先生的厂里,见他打长途时眼睛总是盯着桌上的时钟,往往是最后几句话突然加快速度说完,啪地电话就挂上了。我问他那是什么意思?他嘿嘿一笑说,长话费以分钟为单位计算,马上就要到钟了。现在我估计他大概不用如此紧张了,一来电话费便宜了,二来现在大都是以秒为单位计算了。
这次王先生北京之行,是来参加他的经营夥伴台商林某牵头组织的台湾印刷业者大陆访问团的。林老板在王先生的厂里有投资,但王先生控制大头。
林老板的厂子是台湾最大的印刷厂之一,林某一看就是承祖荫者。我见过的所有海外来中国经商的人中,只有林某和后文将出现的David是这种类型。人说,三代富而贵族。林某的做派就是这样,一看就和平头百姓不一样,骨子里的雍容是与生俱来的。
我陪着王先生跑了几天,见了各式人等,俨然是洋奴跟班一般。
我们还参加了轻工业部和一个什么对台机构出面主办的招待晚宴。席上,在大陆方面的主持人说了一番官样文章后,一个年轻的台商站起来大放厥词,什么你们的楼盖了不少,路上跑的车却不如台北多,北京的楼是国家盖的,台北的车却是百姓自己买的。言外之意是大陆国富民穷。说完后,没人接碴,一片冷场。我一直以为只有大陆人热心政治,会不分地点场合的谈论政治,那天可是开了眼,见识了一个来自台湾的政治热心人士。
一天,王先生一定要上我家坐坐,说去拜见阿唐太,估计是受王太的嘱托。我在他家住的时候,他们全家上下都对我和中国的生活兴趣十足。顺便提一句,王太是个大美人,那年长子都16岁了,她看起来还是三十来岁的样子。
到了我家,就到处照相,说带回去给家人看。最后还要在我家里吃家常饭。
很遗憾,他仍然对投资中国兴趣缺缺。今天看来,他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如果不能亲力亲为,易地小规模投资一定会死得很惨!
新加坡的清福贵92年在天津投资了一家玩具厂,这还是他起家的老本行。买了我们两台电脑,我和玉敏去安装调试。一夥鸟人,怪里怪气,货款拖了两个月才付清,还退了一台回来。
捱到93年,清福贵终於受不了,四处打听是否有人愿意接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