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着温雅的手说:“从母,曲阜可有好物?”
“有。有。”温雅用力点头,“若需进宫拜见大人,总是需要一两件金器良玉。”
随之,她带她们两人来到曲阜最繁华的贸易市集——大市。
虽对于如何进宫请命没有主意,关于进宫的礼节温雅却是头头是道。据她所言,进宫的人,尤其是去求见荟姬大人的妇人,若是显出半点寒酸之气,都是会被荟姬拒绝于门外。为此她进一步解说:“此因荟姬大人以为,在阿兄鲁国公统治之下,鲁国必是举世安康、繁花似锦,不可有损鲁国体面之人。”
叔碧有感于在路室门口摔倒那幕,道:“荟姬大人,乃清高也。”
季愉以为,如此一来,肯定是不见荟姬了。因此,她们只能寄望于在曲阜内寻到非宫中的名医。
“名医不一定是非在宫中。”温雅经她们提醒,想到另一条线索,“有些大人无论去到何处,习惯于身边带有医工,不乏有名医之士。若能求得,也可达到目的。”
“乐邑所付诊金绝不会亏待于人。”叔碧接上话儿,表示信心十足。
季愉放眼大市里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一点思路。想要捉住一个故意隐藏在百姓中的大人,是相当困难的。
三人在大市里边游走,沿路摊贩的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而且,季愉可以发现许多在乐筑见不到的东西,比如承载稀罕读物的简策与版牍。
一个专卖古籍的小摊,在苇席上叠放起一卷卷的竹简。篇幅较大的巨著,其承载的竹简能堆成一座小山。意图买书的人,不是带了抬重物的箩筐,便是一定驾车前来。
鲁国是周礼之乡,曲阜是周礼起始之地。严谨的礼乐制度,也促使了读书风潮的形成。买书的小摊,不能说生意红火,但是,停步观赏的人也不少。
温雅带叔碧准备进一店面,仔细挑选玉器。季愉拍拍叔碧的肩膀,手指斜对角卖书的摊子:我去去那边,很快回来的。叔碧应好后,她便独身一人走向了对面。
卖书的摊贩是一穿葛衣的小伙子,有些胖,从衣物里露出肌肉结实的四肢。他一个人能将数十卷竹简扛在一边肩膀上,毫不费力气。认识他的人,叫他“百里”。百里是个姓,看来他是从百里采邑来的人。
季愉走近的时候,百里正在为一个客人捆绑竹简,圆圆的脸笑呵呵的。
“一个铜贝。”百里竖起一个指头表明价格。
客人支付了一个铜贝后,把几捆竹简搬入箩筐里,两个人抬着箩筐走。
百里将收取的铜贝放入腰挂的布兜里,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