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脉胳梳理:
1、五蕴分析。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经文至此,讲的是五蕴皆空,五蕴是色、受、想、行、识,是构成生命的全部因素。“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句讲的是色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的是其他四蕴,是缩写方式。展开来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2、六入分析。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段经文讲的是六入乃至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为六入,对应色、声、香、味、触、法,构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上述一共为十八界。
3、十二因缘分析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段经文讲的是十二因缘。从无明到老死,一共十二支因缘,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一句是缩写,展开来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尽;无六入,亦无六入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4、四谛分析
“无苦集灭道”。这一句经文讲的是苦、集、灭、道这四谛,四谛是佛法的总框架。
5、涅槃分析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经文讲的是通往涅槃之路。
6、般若波罗蜜咒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