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
——
双凤山原始森林大火现场临时指挥部。
靳枫从火场返回到指挥部,已经是第二天早晨六点。
其他三个支队的负责人早已回到指挥部,各个都是灰头土脸,橙色的防火服沾满泥土,就像在泥土里打过滚。
所有负责人轮流汇报各自带领的队伍扑火的情况。
前总指挥听完他们的汇报,神色严峻,总结道:
“所以,结论是,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向东北、西北、西南、东南方向蔓延。”
前指总指挥是省森林总队队长,姓杨,和胡卿民曾经是战友,许是也听闻了靳枫的事迹,特别问他,对目前的火势有什么想法。
胡卿民也在场,显然怕他又说出什么狂妄的想法,抢先开了口:
“杨总队长,您是总指挥,他还年轻,需要历练,这么大的火场,他经验还不够,让他执行您的命令就行。”
“老胡,看你说的,年轻人,就应该大胆地想,有什么想法及时说出来。去年春节,你们玉仑河大队扑的那场火,小昆很大胆,及时巧妙用了以火攻火的策略,当天就把大火扑灭了,非常不错。我对比了一下,如果按照我的思路,可能会出人命。所以,别管什么总队不总队,能灭得了火就是好事,大胆说,不要有任何顾虑。”
靳枫视线从长桌上的地图,移到林相图,再移到航空飞机在森林上空拍摄的最新火情俯瞰图……反复查看完,才开口。
“我先从双凤山的地形、气候和林相,分析一下现在的火情:
第一,地形,地处高山林区,坡陡谷深,交通不便,主体火场坡度高达60°以上。这样的地形,短时间无法实施规模化扑救,只能依靠人力来扑火。同时,这样的地形条件,火场安全保障难度非常大,林火遇到迎头阵风时,很容易产生树冠火或二次燃烧,火场形状和火线非常不规则,火头很多,火线长,内线火和外线火层次交错不清,很容易产生立体燃烧,上山火强度大,蔓延速度非常快,呈跳跃式发展;
第二,气候,双凤山林区属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季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小气候突出,今年夏季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严重干旱,火场气温在45°以上,风力5-6级。从起火到现在,火场持续高温、风力不减、风向不定,在强风力作用下,已控制的火区频繁发生飞火,失去控制,又引发新的起火点,林火发展态势随时被改变,短时间内已经形成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
第三,再看看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