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了自己发出的惨嚎。
在那之前,他从未想到过一个人发出的嚎叫声竟然如此的可怕。
那不是他,绝不是!
摇摇头,象是要甩脱那个最真实的噩梦。
阳建再也不愿去回想。他将目光望去,眼前是一片油油的绿草,阳光毫不吝惜的将自身均匀的涂抹在草地的每一部分,使之生机盎然,几叫每一个有幸来此的人都生出愿长居其间的念头。
但他应在此外,因为“它”就在那里栖居。
那是一个与在漫长的时光里陆续格杀掉他十一名同伴的恶魔相等的存在。
想起这些年所过的日子,他就一阵恨恨,但那绝不是仇恨,他已准确的认知到,仇恨绝对不适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滋生,仇恨只能使人丧失理智,那将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谓恨其实是源于对命运的不服和自身的卑微,但更悲哀的是,当他认识到自身的弱小而时,随着自身的逐渐强大他却越来越明晰所有的一切都将是个白费,生命永远无力,或许生命的本身就是个悲剧吧。
他已被迫接受,象那头可怜的小鼬鹿一样发出莫名所以的悲吟。
在那以后,在他陆续听见身周有类似自己发出的那声嚎叫持续响起后,他就再也禁受不起,失去了知觉。
再醒来,他发现他与他的队员连同营地上的一切都已来到了这个山谷。
这个该死的山谷!他狠狠的一拳砸在山包上,地面被砸出了一个深深的拳印。
山谷一片安静,一点也不似有即将来临的灾劫。
第二章 回去的理由
山谷,其实是个桃源。在城市人的生活里,蓝天白云、绿草野花、巍峨的山脉、清澄的湖水等等,都无一不是久思神往的胜地。
而当这所有的都巧合的凑在一起,便成了每一个人的梦。陶渊明笔下首先抒写了这个梦,一九三三年,当满世界都沉浸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辉煌时,一个悲哀的英国作家再次抒写了这个梦。在他神秘的文字叙述中,这个梦被称为“香格里拉”。
这里就是个梦,梦里的香格里拉。
“这几乎是一座洁白无瑕的锥形山峰,简单的轮廓仿佛出自一个孩童的手笔”。
当然,事实上这样的香格里拉在山谷里是无从寻觅的,而陶笔下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避世桃源就更不可能找寻到相重叠的影子了。
这里,是另一种风格的香格里拉。
这几乎是一个自然界的聚宝盆,多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