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灾害的庄稼人也开始过来问,快过冬了,家里的农活都干完了,江边要不要人干活?还是来者不拒。
此刻的宋园里,陈慧在园中喝着茶,拿着一本书的看着,嘴里塞一块山楂糕,顺手又拿起一杯茶喝着。
罗先生则是和刘府台对坐,两人正在协商之后的粮食怎么弄,刘府台还是忧心说道:“这粮价这么高,百姓这样下去也吃不起啊!”
罗先生则是捋着他胖脸下的稀疏胡须说道:“刘大人可知道之前这里的搬运一日多少工钱?”
刘府台摇了摇头,罗先生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一百文!”
刘府台不解地看着他,罗先生又问:“当前粮价多少钱一斤?”
这个难不倒他,他说道:“二十八文。”
罗先生又问道:“未有水患之前和水患之后呢?”
“未有水患之前才六钱银子一石,水患之后即便是涨价也不多一两五钱银子一石。折合下来也就是水患前四五文一斤,水患之后是十来文一斤。而这次涨价下来确是二十八文一斤,跟水患前比较是贵了七倍,你让百姓怎么活?”
罗先生笑笑道:“你可知道,为什么那江堤上没有人来做工?自然逃荒走了,原本该征调的民夫自然是没有了,加上战乱壮丁本来就少。但是更大的问题就是,素日里粮价那么便宜,征夫吃的是什么东西?半是砻糠半是米,所以更没有人来做工了。”
“民夫服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官府管一顿饭还算是好的,如果不管饭又如何?”
“那就没有人来,更何况咱们大楚新皇还没登基,混乱的时候,更没有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要让人觉得划算,可以来。之前虽然水患粮食已经涨价,但是一石粮不过就是一两五钱银子。与每日做工一百文比实在差距太大了。这样的账每个人都会算,但是他们不会算一件事情,一百文的工钱,不是哪里都有的。因为基本上没有人会雇佣零工做这个。”
刘府台仔细一算说道:“即便是四两,一个壮劳力加上他的家属两个人,一天吃了算多的话两斤粮食,也不过五十六文。在饥荒之年,作为民夫征调,还能吃饱饭。这个时候就会很多人觉得划算,毕竟零工不是天天有,而江堤修缮天天有。”
“我们的粮食其实从南方买过来的稻米,不过两钱,到这里翻了二十倍。但是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却是值五六十文,而米价抬高之后,我们在高位将米粮一半卖给那些粮商,实际上我们赚了很多。所以边卖,一边用于抵工钱。就是维持下去,并且能够将江堤修缮了。”罗先生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