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样不是让那些原本做些小本经营或者有几亩薄田的人坑苦了吗?”
罗先生点头道:“一件事情必然有人得利有人损失,那些小本经营的因为粮价上涨,所以他们没有办法维持下去返贫。。。。。。。”罗先生讲得详细。
陈慧看到精彩处不禁笑出声来,大呼妙啊!这头刘府台看她手里的那一本书上写着“大学”,他听罗先生讲解这个涨价、市场和民生的关联听得实在有些糊涂了,反正这几天看下来都是将军和罗先生意料之中,自己非内行,恐怕一下子也无法讲这个些个东西理解透彻。一看将军手里的大学,乃是他的强项,遂想与她交流一二,问道:“不知将军看到哪一句圣人之言,觉得妙不可言?”
原本游离在外的陈慧突然听见有人问她,她抬头看向刘府台,心内一紧张,将书本合上,正颜说道:“乃是这一句《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不知将军有何高见?”刘光忠请教陈慧道。
陈慧笑笑说道:“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生财之道是,生产的人多而消费的人少;做事情的人积极而使用的人节俭。这样,财富就一直会很充足。但是,你们是否想过,如果生产的人太多,但是没有人用,这样就会导致生产的减少,同时用的人因为生产的减少也一再地节俭,就更少了,所以到最后你们看到的大家很节俭,但是其实财富没有充足。所以,我听罗先生所言,我的想法就是,我们要鼓励大家用,比如你们现在说的人工原来是一百文的,但是即便是粮价那么高,我们用的人工不过六十文,为什么不鼓励余钱的人多用工呢?除了江堤之外,难道其他不用修缮了?比如那些寺庙,比如家宅,比如道路。。。。。。。。”
刘光忠看向罗先生和陈慧,拍着脑袋道:“下官实在是榆木脑袋,梦溪笔谈之中就曾说过范文正救灾一说,与今日所做之事不是一般无二,我却还要两位如此提点。实在是有愧啊!有愧!”
刘光忠所言及的事情正是背诵名臣范仲淹在杭州救灾一事。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