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四散奔逃。
千钧一发之际,洛州长史[r5] 站了出来。他为同僚的窝囊不齿,国家被这些家伙把持,早就完蛋了。于是他慨然担负大任,坐镇指挥,调兵遣将。同一时刻,李重福已经打出旗号,沿途发动群众。他用的是这样的话术:“我是先皇的长子,理应做皇帝的。如今朝中坐着的那位,不是正统。他上位不仅诛逆党,竟也把上官昭容杀害,那可是反对韦逆的有功之臣。滥杀忠臣,可见此父子二人心术不正,早有阴谋。说不准先皇的死,与他们也脱不了干系。我李重福要为先皇报仇,一雪前耻,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现在打到屯营去,动用兵力,包围洛阳,愿意跟随我的百姓,事成之后,都有封赏!”
这番游说有理有据,又能激起民愤,果真忽悠了不少百姓。重福的队伍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浩浩荡荡,往左右屯营而去。若屯营士兵也被这巧言令色打动,洛阳就彻底沦陷了。这么一个政治军事重镇失守,政变便成功了一半。
害就害在重福人马混杂,沿途还不停吆喝,队伍行的太慢。一位出门办事的侍御史[r6] 撞见大军,赶紧掉转马头快马加鞭往屯营冲去。刚到那里,他召集将士,向他们说明了情况——谯王重福无故入都,犯上叛乱。他本是戴罪之身,没有继承权,希望士兵不要被他蛊惑。再者,军队若能趁机坚守立功,不愁往后荣华富贵。
一番话下来,很快稳定了军心。这位侍御史是个人才,出了屯营,赶紧找到皇城使关闭城门,严加防守,万万不能叫重福入内城。这当口,重福的大军也赶到了。他在底下“深明大义”又说了一通,无奈屯营士兵早有预料,只顾着往下放箭,丝毫不理会重福的策反。拿不到屯营的兵,他只好临阵更改计划,强攻皇城。不料皇城此时大门紧闭,更是难啃。他心下焦急,命人火烧城门。还没点着柴草,洛州长史调的兵来了,从背后猛攻。这一下腹背受敌,彻底没辙,李重福只有夺路而逃。很快,在洛州长史拉网式搜捕下,他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前前后后不过十几日,便落下帷幕。李旦下令,将重福尸体寸寸斩断,以示惩戒。他将废帝重茂发配到更远的边疆,派人羁押起来,最大的两个威胁便有了着落。看来这件事,也到此为止了。任用名臣姚宋,重振选官以后,一时间朝廷风清气正,时人以为有贞观永徽之风。
大唐步入正轨了,他这样想。他儿子李隆基也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