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个什么歉。我看,是姑母欺人太甚了。”
姑母,不在二十四日下葬,礼部不会提供官员的仪仗。到时候,您就自己找人抬棺材吧。寒酸是寒酸了些,也未尝不可嘛。
李隆基最后丢下一句话,转身走了。
之后她走进内殿,与兄长李旦交涉起来,过程也很不顺利。哥哥搪塞了几句,大概也以为多停灵一日,便多一日的风险,不如早早下葬算了。老放在那里,总让人想起重福的政变,以及自己与儿子上位的合法性。日子久了,再生出一场政变,实在不值当。
太平红了眼眶:“阿兄——”
你们不能再逼我了,你们不该再逼我了。就这一个愿望,一个最最微小的愿望,你们——
“欸,你别哭,别哭。”李旦轻轻拍拍她的肩,“婉儿也想天下安宁的,为此不惜献出生命。我想啊,若是她遇见这种状况,也会做一样的选择……”
她甩开哥哥的手,血丝沾染的眼白,被泪珠放大成可怖的模样。
“这一点,我绝不会妥协。礼部不给官员仪仗,我自己去准备。我不能让婉儿躺在没修好的墓室里。活着已经够难了,让她在地下也无法安眠,你忍得下心,我做不到。”
说完转身就走。李旦唤了几声,全当作没听见。
[r1]这是群友镇魂公主希望我写的梗,原文为:《小谪风月》这首歌里有句“可来世太远太晚太冷,为何不能是今生”。那天听的这一句,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婉平,我觉得可以用一下。可以是婉给平留的绝笔里说要来世再在一起,然后平的心理活动。
[r2]这里忍不住放三段官方下场磕cp!
李明《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笺释》::开元以前的唐代墓志,一般是不署撰、书者姓名的,此篇墓志文无撰文者信息,符合时代特征,并不是出于刻意的安排。按照唐代墓志撰写的惯例,撰文者大多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制作墓志的请托人(一般是志主的子女或家庭重要成员)点名奉承一番,以昭显后者的孝友或慷慨。《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也不能免俗,即便文面上的请托人是当时的睿宗皇帝。但是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志文明言:“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撰文者在这里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上官氏之死的感情,很显然是特意交代。我们不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