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筐是她家装菜的,上面还沾了一点儿泥巴。
要是空闲的容器,他借来用一下也就算了,但是这明显是人家正当用的东西,小夏刚给他腾出来,那他就不好意思要了。
谢谢小夏,不过我现在急用,以后也用得着,还是买一个吧。沈鱼婉拒了小姑娘的好意。
小夏也没有多想,把筐往地上一扔,指着对面的房子说:赵爷爷就会编筐,编的可好了。
院子小,小夏说着话,坐屋檐下干活的赵老太婆媳俩也听见了,老太太连忙招手:对,我家有新的筐,娃儿,你来看看?
沈鱼就过去看了,屋里真堆了不老少的竹篾制品,从大的凉席到小的笊篱都有。
东西究竟有多好,沈鱼是外行,拿不准,但他会看会摸。
赵家这些东西,看着纹理细密整齐,上手一摸,光溜溜的,没一个毛刺。
能做到这点,他就很满意了,免得把一些不经造的料子给刮花了就不好了。
再一问价格,便宜!
沈鱼看中的那个大号筐子,能把小夏给装进的那种,才只要一毛钱,这会儿电影票还要两毛呢。
这么大一个筐子,连张电影票都买不了,顶多给孩子换两个大本子。
但这会儿就是这样,手工不值钱,工业产品才值钱。
人家赵家也不觉得自己卖的便宜,竹子是自个儿去竹林砍的,不要钱,筐是老爷子在家闲着没事编的,没成本,这一毛钱就是净赚。
一毛钱,够买一斤玉米面。
这种事没法解释,沈鱼掏了一毛钱,买了个大筐。
在家门口挣了一毛钱,赵家一家子都挺高兴。
临出赵家门之前,沈鱼心里冒出个想法,转头问赵老爷子:您能用这个竹篾编包吗?
他刚才想起来,自己这过来买装货的容器,那他卖了东西,钱装哪?总不能扔筐里吧。
衣服的荷包也不大,零碎的分分角角,装不了多少就塞不下了,而且衣服撑得鼓囊囊的,人家还以为你赚了多少呢。
至于他那个背包,别提了,本来就是碎布头拼成的,梁凤霞针线活做的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