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念就是明记不忘,你一定是在一个曾习境,你曾经所学习过的非常熟悉的环境,比如说你曾经念过佛,你临命终的时候才可能正念分明,把佛号的念心所生起来。如果你都没有念过佛,你当然不可能所谓的念,它必须是一个曾经所串习的境界。
四、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五、慧。于所观境,拣择为性。断疑为业。
这个定慧就是止观,止观就是在我们所观境,或者是在佛号或者是佛像,在所观境里面生起专注,生起抉择,故云“所缘事不同”,它所了别的事缘是各个不相同,在《百法》中有详细的说明。在心所当中,当然有六种心所,六位的《百法》,那么这当中徧行跟别境这两个都是不定心所,它们不决定是善也不决定是恶。当然这十个心所在《唯识学》是特别的重视,它们在引导第六意识产生的作用。我们看
附表十三——十大地法
第六意识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当然它的善恶受到它的心所的引导。在所有心所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十大地法。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地?为什么叫大地?大地是一切草木所依止的处所。一个草木离开了大地,这个草木就没办法生长了。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的心念,特别是这种坚固的心念,特别强烈的心念也是要依止这十个法才能够生起,叫做地——大地。我们解释一下十大地法:
我们第六意识的念头有可能起善念,也可能起恶念。这个念头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任运转生的,任运就是说偶尔遇到什么环境你才起这个念头,但这个念头是非常薄弱;第二个是由作意引生的,就是说你这个心念特别的强烈坚固,不管你有没有这个环境,你都想去造作,当然这个强烈的心念由十大地法引生的。
第一个、就是慧:慧就是抉择。这个抉就是判断,择就是选择,你对生命是不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跟选择,这是智慧了。当然你的智慧跟你的学习有关,你过去学习过什么样的教法,你接受过外道的教法你就会有邪见,你接触过佛教的教法你就有正见,这个智慧就是我们的学习所产生的抉择。
第二个、念;第三个、定:当然这个智慧它要以念跟定的寂静做基础,你要在寂静当中不断的去思惟你所学习的教法,把这个教法消化以后才产生你的智慧。
第四个、胜解:你经过这样的消化以后,智慧就转成所谓的胜解了,就是你对你的生命了什么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