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好好的想,皈依、拜忏、修止观这都是要靠想,启动你清净的想。
当然你要启动你清净的想,你就要学习教法,所有的想都要闻、思、修。你必须对历代的这些圣贤所留下的法语都要学习,你才知道要怎么去想。就是佛法要有传承,不是自己在那胡思乱想,是这个意思。
这个地方我们是讲到唯识相,有没有问题?我们还有一次就把《三十颂》全部都跟大家讲完了,还有一次。下次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个、唯识性,讲到我空、法空的真理,这些因缘所生法,它所依的理体是什么?它的本性是什么?
第二个、讲到修止观的次第,有五个内涵: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整个修止观的道次第。它每一个阶位的内涵是什么?它的重点是什么?讲到修行的位次。
唯识学,当然有些人他觉得很难,我觉得唯识学是这样,你要抓住他的观念。我以前在佛学院,七十六年读佛学院的时候,海公一再告诉我们一个观点,那时海公是我们的院长,他说:“你要用义理来引导文字,不要用文字去引导义理,你在名相上转,你跑不出来,你要抓到它的观念,你就知道这个名相在讲什么,而且你知道这个观念名相容易背起来,你用义理来摄这个文字相,你观念懂了,这个文字永远不会忘掉,你在这个文字上打转,不知道他讲什么道理,你这个名相很容易忘掉”。所以我记得那个时候读佛学院,我们第一届民国七十六年在净律佛学院的时候,海公告诉我们:
研究教理用义理来摄持文字,不要用文字来摄义理。
大家从这里去体会。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