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锦卿处事谨慎、冷静,才高兴过便又皱着眉头说道:“我们也不可小觑了东穆国的文人,毕竟在东穆国还有像陆修文学长这样的人。
“陆学长虽在东穆国颇具声望,却还不是东穆国名气最高之人。
“一来是因为陆学长毕竟才三十出头,无论是在才学上还是在资历上都尚有欠缺。
“二来是如今东穆国皇帝百里野林的老师姜春山也是当世的一位名士。
“当年两国以文相争,论治世之学时,他虽败于我的祖父和柳夫子,但也堪称闻名天下的为学大家。
“所以此次我们三人前去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呐!”
邵曦听后心中了然,也难怪东穆国一直会耿耿于怀。
两军相争打不过也就算了,可当年在文斗上接连输给景元王朝的白、柳二人。
难怪东穆国的皇室急于招揽饱学之士,想要在东穆国也培养出像白鼎公和柳行斋这样的人物。
说白了还是颜面之争。
白锦卿说得没错,他们此次前去若是撞上这位姜春山的话还真的要小心应对。
否则一个大意丢了自己的脸倒还是小事,若是有损自己恩师的颜面和景元帝国的国威,沦为天下人的笑柄,自己哪还有脸存于世间?
“恩师白夫子主张的是德育天下的儒家思想,而柳夫子当年所主张的是以法治世的法家思想,不知道这位姜夫子所主张的是哪家思想呢?”
邵曦有此一问,是因为以他对历史的了解,对他原本那个世界影响最大的便是儒、法两家思想。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年百家争鸣,后来真正被发展和延续的正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至于其他各家,都逐渐地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尽管有些思想依旧延续至今,但其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如儒、法两家思想,这一切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留下来的有留下来的道理,消失的也有消失的原因。
邵曦想未雨绸缪,先了解那江春山所主张的思想,以便到时候自己提前有个准备,知道如何应对。
不过白锦卿的回答却让邵曦感到有些失望。
“那位姜夫子所主张的思想我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区分,他既主张我祖父德育天下的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